漆園村留存下來的“龍鼓”。翟雪彤/攝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的漆園村,歷史文化底蘊豐厚,除擁有眾多寺廟外,還留存有北京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鼓”。去年,漆園村建立了鄉情村史陳列室,記錄漆園村的歷史文化、發展變遷。
漆園村明代成村,因村中南山場漆樹成林而得名。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據有關史料記載,漆園村歷史文化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經過村民、村干部20年的四方奔走、尋訪族人、查閱資料,漆園村的歷史逐漸充實完善,并于2017年建成漆園村鄉情村史陳列室。
日前,北京晨報記者來到陳列室,室內展覽主要介紹了漆園村的概況、文化古跡、抗戰歷史等內容。漆園村山前山后有眾多寺庵。據講解人李金滿介紹,東漢書法家王次仲曾隱居于此,后世許多文人雅士都來到此地拜訪,“涌游漆園,登觀雅思,品飲露池甘露”。漆園與老莊思想密切相連,老莊思想信奉無為,追慕澤雅,謹守心齋。漆園莊子祠于2016年在舊址重修。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漆園村的北京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鼓”。據介紹,漆園村龍鼓隊早在4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前身叫“鍋子鼓”,后因清朝乾隆年間遇旱年,赴漆園村黑龍潭求雨,天降甘露,乾隆皇帝大悅,立刻下旨賜漆園村宮中鑲金龍鼓八面,三丈三尺高金龍藍底龍幡,開道龍鋸、龍斧、韻鈴、黃擺旗、黃馬褂、鴛鴦鈸等,所到之處風光無限,自此,鍋子鼓改名為“龍鼓”。因有御賜龍鼓鼓韻36套,漆園村龍鼓隊名噪一時,在清末民初達到頂峰,享譽京西,至今還有三面御賜龍鼓遺留。
北京晨報記者看到,在留存的三面龍鼓中,其中一面鼓面已經開裂,一面鼓身被涂紅,另外一面保存完好,走近還能看到象征皇家身份的五爪金龍盤踞在鼓身上。據李金滿介紹,現在加入鼓隊依然要經過層層選拔、考試,每逢區里鎮上有重大活動時,龍鼓隊都會進行表演。(記者 曹晶瑞 實習生 翟雪彤)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海南省級非遺項目瓊僑歌謠:唱到海外總是情2018-08-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