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元代的荷花瓶獲“爭艷杯”金獎
“閩北十大工匠”梁貴祿,點燒燒制青白瓷的窯火
①青白瓷玲瓏剔透、晶瑩溫潤
④拉坯千百轉,轉出胎體勻稱輕巧
②青白瓷玲瓏剔透、晶瑩溫潤
③宋窯遺址布滿精美的陶瓷碎片
⑤雕刻,所有細節皆是手工
⑥柴燒一天一夜,青白瓷出爐
官山古窯遺址已列入文保
海峽網5月24日訊 (海都記者 黃孔瑜 文/圖 通訊員 林崢嶸)近年來,閩北建盞受到市場的熱捧,成為當地的一項文化產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離建窯僅幾十公里的順昌縣,還沉睡著一片千年瓷窯——兩宋青白瓷。
順昌縣埔上鎮連坑村,距離縣城約30公里,有500多戶人家。上周,連坑村支部書記葉明帶著海都記者,來到村的后山,地上、山壁、坑洞里,到處都是層層疊疊的碎瓷片。兩宋時期,這里大量燒制青白瓷、青瓷、黑釉盞,共有幾十座窯場,面積約30000平方米。目前,這片遺址已列入縣級文保單位。
1982年,考古人員在連坑村的官山、河墩后山、蘇源馬坑、謝屯茶坑等,發現了4處宋窯窯址。據順昌縣志記載,這片窯場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屬柴燒龍窯和階梯窯。產品大部分由水路通閩江至福州港、泉州港銷往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歐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各國出土和海撈的大量宋元時期的瓷器,相當數量屬順昌窯瓷器,品種有日用瓷和陳列瓷。
順昌窯青白瓷亦稱“影青”、“隱青”、“映青”,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其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薄胎的花紋在迎光下若隱若現,被世人稱為“假玉器”,備受青睞。它也是宋元時期景德鎮及受其影響的窯場燒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新品種。
相比建窯黑釉盞的復興,順昌的青白瓷要冷清得多,所幸,當地還有一些老匠人在守護青白瓷傳統工藝。上世紀80年代初,官山古窯址剛剛被發現,梁貴祿就決定研究仿古陶瓷,要讓當地青白瓷重見天日。順昌青白瓷最為獨特的是采用覆燒法和疊燒法工藝,他到景德鎮等地請教多位陶瓷藝術大師,又和許多民間陶瓷老藝人交流多年后,終于成功研制出已失傳千年的宋代青白瓷的制作技藝。
去年,南平市評出首批“閩北十大工匠”,有兩位是陶瓷名匠,一位做建盞,另一位就是梁貴祿。“做建盞的名匠很多,做青白瓷的很少,獲評‘十大工匠’,可見青白瓷的復興,是令人期待的事。”梁貴祿告訴海都記者,他已收徒傳藝13人,口傳心授手把手,把青白瓷技藝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建省林業局“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走進順昌2019-01-16
- 南平順昌雙溪街道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宣傳活動2018-12-20
- 南平順昌西坑示范區項目規劃通過專家評審2018-12-20
- 綜合運輸服務站項目建設 助力順昌嵐下交通運輸發展2018-12-13
- 省移民局到南平順昌縣洋口鎮開展三級聯創活動2018-12-07
- 南平順昌:農村電影室外轉室內試點通過省級驗收2018-10-31
- 南平順昌城區環城公路全線貫通 今年國慶前有望通車2018-08-29
- 南平順昌人有福了,音樂噴泉廣場將在7月底前竣工投用2018-07-03
- 南平“順昌干山白”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8-05-14
- 南平順昌縣建西鎮建西大橋及連接線公路征遷工作接近尾聲2018-05-11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南平建甌小橋鎮:再生稻工廠化育秧落田生根2019-04-03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