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麗明 廖麗萍)大廈之門通天下,乘風破浪濤頭立。廈門,寓意“大廈之門”,自古就是通商裕國的重要口岸、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開放是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基因。
40年來,廈門經濟總量從個億級向千億級跨越,經濟發展從高速度到高質量。經濟外向度大幅提升,外貿進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1.41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6915.77億元,年均增長18.0%,占全省比重49.3%;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城市第6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廈門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進一步傳承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積極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創新驅動
融入高端產業鏈價值鏈
1981年10月,湖里小山丘的一聲震天炮響,打破了小漁村的沉寂,也拉開了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序幕。
這一年,15歲少年陳智松帶著夢想走進廈門大學物理系。從就學到創業,他扎根鷺島,追風逐浪,帶領團隊打造出SIP話機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的廈企億聯網絡。
過去的20年,以研發為核心,億聯網絡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公司,成長為國內唯一一家獲得微軟Teams、ZOOM、騰訊會議三大巨頭認證的民族品牌,擁有世界領先的云計算、音視頻及圖像處理等核心技術專利。近兩年,公司年均申請專利100多件,平均三天申請一件。
“與特區共成長的億聯網絡幾經變革,都離不開廈門得天獨厚的土壤。”廈門億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惠榮介紹,公司90%的營業額來自海外,立足廈門經濟特區賦能開放的港口優勢,億聯網絡海外業務穩步發展,并且憑借“硬核”技術,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以更寬廣的視野謀劃開放發展新思路,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40年來,廈門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推進創新發展,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公司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有效助力了港珠澳大橋、世界首條類6代大規模柔性顯示屏生產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科華數據黨委副書記、董秘林韜說,立足電力電子核心技術,公司已在數據中心、智慧電能以及新能源三大領域,服務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
成立于2008年的美圖公司,同樣從廈門走向全球。公司以“美”為業,做強人工智能影像技術,截至今年6月,美圖海外用戶總數超過9.98億,美圖應用月活躍用戶總數為2.46億。
立足“雙循環”,重塑產業鏈。隨著微電子芯片、顯示器、計算機與通信、航空維修、精細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逐漸成長,廈門正在成為創新之城、高科技之城。數據顯示,2020年,廈門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3.08%,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9.8%,均居全省首位。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2282家,形成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等9條千億產業鏈。
敢為人先
以改革釋放營商環境磁力
廈門經濟特區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改革創新始終是廈門的根與魂。
今年11月,海潤碼頭完成集裝箱裝卸9.19萬標箱,其中超過60%為智能遠程操控作業,僅一天的集裝箱吞吐量,就相當于40年前廈門港全年的吞吐量。
特區建設初期,廈門通過“放水養魚”,在全國率先出臺稅利分流等一系列“刀刃向內”的改革舉措,激活了廈門港。如今,以“數字自貿”建設為契機,廈門港向著更智慧的新型現代物流碼頭邁出了先行先試的腳步。
數據顯示,廈門港已成為國際樞紐港,是全國第七、世界第十四大集裝箱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4年超過千萬標箱。
“廈門自貿片區強化數字賦能,制定打造數字自貿區三年行動方案,從數字基建、數字產業、數字監管、數字服務等方面入手,聚焦貿易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服務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廈門自貿片區數字化走前頭、作表率。”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代斌表示,作為“經濟特區中的特區”,廈門自貿片區銳意改革、敢闖敢試,6年多來累計推出498項創新舉措,其中111項全國首創。
在廈門的決策者看來,再造特區新優勢,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要有長遠眼光,在關鍵處突破。廈門正圍繞持續深入推進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破題。
根據國家發改委評價,廈門營商環境連續3年名列前茅,獲評“全國標桿”。通過出臺并落實《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廈門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審批服務事項100%實現網上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成為全國藍本,獲評全國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
發揮經濟特區因臺而設的特色,廈門還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加快建設,兩岸首家合資證券公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獲批落地,海峽論壇等重大涉臺活動影響日益擴大。
扎根廈門火炬高新區多年,臺灣創業者愷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官振群認為:“廈門‘小而精’‘小而美’的城市氣質,以及服務型政府的定位,非常適合企業沉下心來搞研發。”
搶抓機遇
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劈波斬浪,勇立潮頭。廈門經濟特區建設者深知“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從先后批準設立海滄、杏林和集美3個臺商投資區,到象嶼保稅區,再到廈門自貿片區的建立;從賦予廈門市立法權,到實施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再到相繼承擔自主創新示范區、“多規合一”等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的每一步,都踏準了時代的節拍。
站在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的新起點上,以一系列國家戰略相繼落地為契機,廈門正從更高層面探索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經濟開放格局。
2020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宣布,中方將在福建省廈門市建立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在開展政策協調、人才培養、項目開發等領域合作。
一年來,廈門圍繞金磚創新基地建設重點任務,先后發布兩批60項重點任務清單,建設7個新工業革命領域賦能平臺,推出首批39個新工業革命領域示范標桿項目,簽約33個金磚合作項目,成功舉辦一系列論壇、大賽及展覽等活動,推動金磚及“金磚+”國家的務實合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11月5日,海絲中央法務區在廈門揭牌,這是我省著力打造的新時代法治創新平臺。廈門全力以赴把海絲中央法務區打造成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平臺,打造成為廈門新的核心競爭力,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新的貢獻。
不僅如此,圍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實施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行動計劃和‘絲路伙伴計劃’”,廈門也將發揮與東盟等“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具有的歷史、區位等優勢,大力弘揚“嘉庚精神”,努力打好新“僑牌”。
大潮起東方。一個更加開放、更國際化的廈門經濟特區,正在以昂然挺立的風姿向未來邁進。
責任編輯:趙睿
-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系列報道之二:一張藍圖干到底跨島發展天地寬2021-12-20
- 奮進四十載 筑夢新時代——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2021-12-19
- 廈門:人均綠地從“一張床”到“一間房”2021-12-16
-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年 超22萬人樂享住房保障紅利2021-12-14
- 廈門市為在廈臺胞提供“全覆蓋式”暖心服務2021-12-10
- 22國駐華使節團點贊廈門經濟特區發展成就2021-07-15
- 廈企舉辦“廈門經濟特區40周年”迎慶活動2020-11-04
-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2020-10-26
- 《廈門經濟特區郵政條例》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2020-08-31
- 積極建言助推軌道交通建設 為廈門經濟特區事業發展做貢獻2019-10-1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自貿片區:改革立足高起點 開放創新不止2021-12-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