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歷來高度重視文化發展,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2018年4月,泉州市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兩年多來,泉州實施文化設施提升、文化惠民服務、公共文化產品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示范、文旅服務融合發展等五大工程,讓市民共享更多優秀的文化發展成果。
建成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經過兩年多努力,全市新增公共文化設施面積182.6萬平方米,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每千人公共文化設施面積287.7平方米,達到全省先進水平。
在文化設施提升工程方面,泉州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加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市級投入35億元、建設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建成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泉州歌舞劇院等;全市已建成“百姓書房”232處,全市圖書館藏書量1093萬冊,人均公共圖書館藏書1.25冊。二是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連續4年將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改造提升任務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市163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2528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設置率均達100%;建設“百千特色文化服務中心”200個;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覆蓋率100%。三是健全公共文化機構治理結構。不斷完善縣級文化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以市圖書館為中心總館、各縣(市、區)圖書館為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圖書室(百姓書房)、農家書屋為基層服務點,實現區域內“通借通還”。
開展萬場文化惠民演出
泉州是遠近聞名的“戲窩子”,現在幾乎每天有公益惠民演出,梨園戲、高甲戲、木偶戲等輪番上演,近年來,單市直文藝院團公益惠民演出均超過1000場次,深受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喜愛。
開展“萬千百十”文化惠民活動是泉州實施文化惠民服務工程重要舉措之一,2018年以來,全市共組織梨園、高甲、木偶、南音及音樂舞蹈、閩南四句等各類基層文化活動25000多場(次),開展書法、美術、南音、燈謎、象棋、楹聯、詩詞、戲曲、舞蹈等培訓輔導2600多場(次),開展書法、美術、攝影、文物圖片(拓片)等展覽活動620多場,流動圖書下鄉服務基層山村、工廠、學校等1200多批(次),受益群眾超1000萬人(次)。
同時,泉州文化工作者還創作了一批優秀的惠民文化藝術作品,提升文化惠民服務水平。這些作品涵蓋了海絲文化、閩南文化、鄉愁文化等。在第27屆全省戲劇會演和第4屆全省音樂舞蹈雜技曲藝優秀劇(節)目展演中,泉州梨園戲《陳仲子》、高甲戲《浮海孤臣》《李光地》和音樂舞蹈史詩《向大海》等榮獲優秀劇(節)目一等獎,創歷屆最高水平;同時還獲得劇本、導演、表演等單項一等獎16項,數量均居全省設區市之首。
開展萬場文化惠民演出
10月1日,“泉州文化云”正式上線,市民可在網上共享泉州南音、木偶、拍胸舞、石雕、木雕、紙織畫等各種特色文化產品。“泉州文化云”還將泉州市各縣區文旅數字平臺,包括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旅資源互聯互通,讓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共享公共文旅資源。
近年來,泉州大力實施公共文化產品數字化工程,讓更多的市民通過“線上”享受優秀文化發展成果。其中市圖書館建有數字共享工程閱讀平臺和南音、閩臺族譜、地方文獻等數字庫。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各文化館、圖書館“閉館不閉網,服務不停歇”,推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線上文化演出、展覽、講座等近千場(次)。
此外,泉州還加速推進“互聯網+文化”建設,建成投用46臺“24小時街區自助圖書館”;全市圖書館、鄉鎮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中心都設有電子閱讀室,同時實現WIFI全覆蓋,市民通過互聯網、手機APP等形式,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
“百姓大舞臺”吸引市民傾情參與
政府搭臺、群眾參與。近年來,泉州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示范工程,成功打造一批文化活動品牌,“百姓大舞臺”、“威遠樓之夏”戲劇節、“閩南美好生活嘉年華”、“古韻鯉城”、“吉祥泉港”、“大美晉江”等28個公共文化活動示范品牌常態化開展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參與。
同時,泉州還通過“東亞文化之都”建設,舉辦世界閩南文化節、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開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打造文化交流品牌。近年來,共組織實施310個對外、對臺港澳文化交流項目,泉州提線木偶戲、梨園、南音等多次應邀參加全球、全國各類展演,不斷提升泉州城市文化吸引力。
躋身國內最值得去旅游地前十
今年國慶中秋期間,第一財經旗下數據型媒體《DT財經》推出的一項統計中,“國內最值得一去的旅游地TOP10”泉州位列第七。國慶中秋期間,泉州累計接待游客443.1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2.47億元。
近年來,泉州大力實施文旅服務融合發展工程,推動文旅活動場地融合。探索旅游集散服務中心、自駕車旅居車旅游營地等場所植入當地特色文化元素和圖書閱覽、非遺展示、藝術展覽等功能。2019年2月,開業運營的泉州西街游客中心就是其中典范,現已成為海內外游客了解泉州的窗口,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這兩年來,泉州一直探索文旅服務產品融合。創新戲曲藝術表現形式,以清源山、五店市等A級景區為實景,開展沉浸式梨園戲表演,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元素,豐富景區文化內涵,實現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記者 陳智勇)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利用閑置資源改造了100多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2019-07-08
- 福州提升特殊群體文化獲得感 實施文化精準扶貧2018-07-02
- 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取得六大成效2018-06-27
- 直播:福州市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2018-03-28
- 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系列活動——走進鼓樓2018-02-12
- 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系列活動走進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2018-02-11
- 層層給力 創建有力--公共文化服務的福州實踐之一2018-01-16
- 夯實基礎 優化供給--公共文化服務的福州實踐之二2018-01-16
- 數字服務 互聯互通--公共文化服務的福州實踐之四2018-01-16
- 多元投入 協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的福州實踐之五2018-01-16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泉港區:用心守護碧水清流2020-10-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