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星云智能制造廠生產線。 記者 張人峰 攝
福州新聞網5月1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啟動!”隨著一聲令下,生產線動了起來:上機箱、CPU組裝、內存條組裝、風扇裝機箱……11日,在福州高新區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福建省海峽星云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并交付首臺整機,標志著福建省首個國產芯片整機生產基地正式投產。
首臺整機的正式交付,意味著福建在完成芯片國產化替代的第一階段生產制造居于國內領先地位。CPU采用華為8核鯤鵬920高性能通用微處理器和主板,運用的是自主研發的領先生產工藝,裝載的是國產的配件,通過集結一系列行業“頂配”,實現整機產品在目前技術條件下,能達到的最高性能水準。
“過去,國內計算機的主機較多采用英特爾芯片。此次通過與華為合作,我們實現了‘中國芯’的代替,在多環節具備了自主生產的特質。”海峽星云副總經理馬力遙介紹。
這樣頂尖的產品生產過程僅需要兩分鐘。這得益于基地打造的一流生產線,該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達近90%,目前在全國范圍內處于首位。
“目前業內大多數的整機生產還是依賴大量人工。”馬力遙說,該基地生產線則依托機器人智能化裝配單元協同化生產技術,26個機械手臂分工合作,并能與人工操作高效、安全銜接,2分鐘便能完成一臺搭載國產化芯片主機的生產。在產品下線后,還可實現訂單、倉儲、制造、供應鏈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統管理,工廠信息化水平國內領先。
智能化生產不僅帶來高效率,更突破了傳統生產的單一性。該生產線通過智能技術大大提高適配性,相對于傳統生產線只能定制生產一種產品的“剛性”,實現了多款產品生產的“柔性”。
隨著項目一期竣工,今年預計產能可達10萬臺,充分滿足福建省對國產信創服務器、PC整機的替代需求。二期規劃將于明年開工,到2022年,將實現年產30萬臺產能。遠期規劃2024年開工,目標實現年產50萬臺產能,屆時將滿足省外乃至國外對于該產品的需求。
海峽星云智能制造基地是福州市與省電子信息集團合作引入的數字經濟重點項目,致力于創建、培育和發展福建本地高端計算整機品牌,開展高端整機全國產化替代與應用示范。
立足福州,省電子信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計劃攜手京東方、華映科技的液晶顯示、合力泰模組與印制電路板、晉華存儲等,以海峽星云作為我省整機產業鏈的“出海口”,打造福建自有的完整高端整機制造產業鏈。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首個國產芯片整機生產基地海峽星云智能制造基地交付首臺整機2020-05-12
- 國產芯片基地落戶福州高新區 項目將分三期建設2019-12-26
- 盤點國產芯片概念股:設計領域NO.1是華為子公司2019-05-24
- 國產芯片、燃料電池等題材爆發 創業板指漲幅擴大至逾2%2019-02-18
- 國產芯片等科技題材持續活躍 長電科技等多股漲停2019-02-18
- 21日早盤:國產芯片概念股拉升走強 阿石創漲停2017-12-21
- 國產芯片概念股快速走強 揚杰科技漲超6%2017-11-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樂疑似發現唐代寺院遺址 可能是距今1161年2020-05-12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