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錕指導學生創作軟木畫。
以薄而小的木片、軟而細的木屑為材料,用一把小刀作工具,竟可雕出精妙無比的軟木畫——這就是盛產于福州西園的軟木畫。2008年,這種特色工藝美術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福建高校首個非遺軟木畫創意工作室——“仰恩—西園非遺軟木畫傳承與推廣基地暨軟木畫代表性傳承人陳君錕大師工作室”在仰恩大學揭牌成立,標志著走過百余年歷史的西園軟木畫登堂入室,成為大學創意課堂的授課內容。當天,仰恩大學人文學院100多名學生興致勃勃地跟大師學習軟木畫創作藝術,遠在200公里外的軟木畫發祥地福州西園村也正式成為仰恩大學“社會實踐與素質教育基地”。
在揭牌儀式上,陳君錕受聘為仰恩大學客座教授,軟木畫協會前任會長吳太陽、軟木畫協會會長吳傳燦、軟木畫協會秘書長陳雨霖及西園村黨委宣傳委員王春花受聘為仰恩大學人文學院業界導師。
西園村軟木畫民間手工藝是福州工藝“三寶”之一,被海內外譽為“東方藝術珍品”。1914年,西園村木雕藝人吳啟棋先生利用產于歐洲地中海沿岸西班牙等國的栓樹皮為原料,結合我國傳統雕刻技藝獨創軟木畫手工藝。由于栓樹皮層質地輕軟、紋理細密,故俗稱軟木,因而該工藝稱為軟木畫工藝。木畫藝人以刀代筆,運用圓雕、浮雕、鏤雕、微雕等傳統雕刻技法創作出風格各異、形式多樣、題材廣泛的各種手工藝品。軟木畫工藝品具有極高的觀賞與收藏價值,許多工藝精湛的軟木畫佳作被國內外各大博物館珍藏,如《土樓奇觀》《福州西湖》《鷺島風光》等多幅大型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選作國家級會議場所藝術裝飾品。
西園村黨委副書記、村主任吳傳平告訴記者,軟木畫藝術自在西園村發源以來,為村人代代相傳,走過了105年風雨歷程,也幾經興衰。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軟木畫產業迎來發展新階段,從業人員由原來的幾十人、幾百人發展到萬余人。產業最繁華時期的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軟木畫暢銷全世界,西園村90%以上的家庭皆從事軟木畫手工藝,每年出口產值達5000多萬元。
軟木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雕”“畫”結合的福建地方傳統民間雕刻手工藝品,目前和不少非遺藝術一樣,面臨傳承創新等問題。仰恩大學常務副校長沈毅說,成立仰恩—西園非遺軟木畫傳承與推廣基地和軟木畫創意工作室,旨在立足社會需求和學校建設發展實際,探索搭建學校特色美育教育平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解決國家級非遺軟木畫傳承人才斷層、市場營銷乏力的困境。
據介紹,經過層層篩選,創意文化工作室共招收校內學生134人,其中專門從事雕刻技藝學習的學生65人,他們將成為陳君錕大師在高校內的首批弟子。同時,為在校內全面推廣非遺軟木畫文化,工作室將于每周一下午面向全校學生開放,提供體驗雕刻軟木畫的機會,讓師生了解學習非遺軟木畫知識,大力促進學校美育工作開展。(記者 劉益清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軟木畫在“減法”中新生2018-12-19
- 福州人獨創的“奇畫”——軟木畫2018-12-18
- 省市政協開展提案聯合督辦 圍繞非遺保護與傳承獻策2018-09-21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在千年尺八里追尋文化原鄉2019-01-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