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創作現場
首屆農民漆畫高級研修班日前在廈門開班,藝術精準扶貧“農民漆畫”實踐模式全面升級。
誕生兩年 融合迅速
“我家幾代人做唐卡,從未接觸過漆畫,此前對唐卡能否與漆藝融合有很大的疑慮,現在則充滿了期待。”3日,來自西藏昌都的19歲藏族青年仁青郎加用“驚心動魄”四個字形容漆畫藝術對他心靈的震撼。
來自臺灣的黃守堃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對漆藝并不陌生,但之前還從未接觸過農民畫。這次學習后他表示,農民畫濃郁的地方特色、大膽夸張的表現手法,令自己常呼“大開眼界”。
上月23日,2018年首屆農民漆畫高級研修班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開班授課。在29日的師生座談會上,省文化和旅游廳及廈門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美術院校教師專家,以及高研班學員代表等,就院校藝術教育與民間藝術的融合、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藝術品市場價值的實現等問題,進行了熱烈交流和探討。
農民漆畫是農民畫和漆藝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合的創新藝術,誕生僅僅兩年,就引起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2016年,省藝術館(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響應中央精準扶貧的號召,把已實施12年的“福建藝術扶貧工程”,對準遇到困境的農民畫群體,嘗試用漆畫技藝來呈現農民畫,從材質、技巧等各個方面整體提升農民畫的品質。同年6月,第一期福建省農民畫創作群體漆畫技藝培訓班舉辦,學員作品驚艷亮相,受到各方矚目。同年11月的閩寧農民畫創作群體漆畫技藝實驗班,以及2017年4月的全國農民畫創作群體漆畫技藝實驗班的規模迅速擴大,學員范圍覆蓋了文化部命名的26個中國農民畫鄉,有回、彝、滿、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同胞前來學習。
兩年來,共有200余名農民畫家參加農民漆畫培訓,創作作品近400幅。部分精品曾亮相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重要外事場合和大型藝術展,各級政要、專家學者都對農民漆畫的扶貧模式和藝術創新給予高度肯定。
搭建平臺 挖掘價值
去年11月,福建農民漆畫工程獲評2017文化部全國文化館(站)優秀群眾文化品牌,100多幅中國農民漆畫優秀作品亮相中國文化館年會。“閩寧”班學員楊曉梅學習漆畫技藝一年之后,她的作品《豐收時節》就出現在了2017年的哈薩克斯坦世博會上。
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民漆畫從藝術精準扶貧的角度切入,目的明確,省文旅廳對此非常重視。為了讓好的作品搭上更好的平臺,省文旅廳將利用福建文化海外驛站、旅游推廣中心、新聞媒體等渠道展示農民漆畫,大力推進這一創新品牌的傳播與提升。
在年游客量達百萬人次的非遺博覽苑,省藝術館設立了農民漆畫基地,長年展出學員佳作。此外,省藝術館、農民漆畫實驗班學員與福建唯美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簽約,授權其對學員作品IP進行市場開發,力爭讓農民漆畫實現藝術價值及商業價值最大化。
當然,當務之急依然是夯實這一藝術新苗圃的基礎。主辦方表示,此次農民漆畫高研班將是一次全面深化、升級和提高。學員以歷次培訓班中的佼佼者為主,又加入了藏族、畬族和來自臺灣的新學員。師資力量也稱得上是“頂配”,蘇國偉、佘國華、楊國舫、江書榮等漆畫藝術名家,將在40天的時間里,對學員進行全程指導。
江蘇農民畫家陳良誠和寧夏回族農民畫家楊玉英此次都是第二次來閩學習。他們表示,深知自己肩負著推廣農民漆畫的責任,這一藝術精準扶貧模式在各自家鄉還有待檢驗,不過回鄉開辦培訓班,把接力棒傳下去,已經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也許不久之后,更多優秀農民漆畫作品,將走出鄉野、走進大眾,用鮮活、質樸、動人的農民畫語言和中國傳統的漆藝,向世人講述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趙睿
- 工藝福建國家大師傳承展開展2018-09-20
- 網媒山西看非遺:漆畫藝術在山西 傳承與創新描繪大未來2017-09-20
- 閩臺文藝原創設計研討會10日舉行 漆畫作品將亮相2016-12-08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七藝節各獎項揭曉 《踏傘行》等12劇目獲戲劇2018-12-0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