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正在館內閱讀。主辦方提供
流傳于民間,行走在村野,穿越千百年的民間文學,如今齊聚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館(下稱“浙江省非遺文獻館”),并在90名少年的講述下,重新煥發光彩。6月9日,“‘少年非遺說’——浙江傳說故事講述大賽半決賽”在浙江杭州舉行,也勾勒出浙江省非遺文獻館“動靜結合”的“活態傳承”之路。
作為中國首個非遺主題文獻館,浙江省非遺文獻館目前藏書量3萬余冊,各類非遺集成志書、鄉土教材、申報材料和名人文獻等都收錄在內。
“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每一件都經過歲月沉淀。如何把讀者‘請進來’,讓非遺文化‘走出去’?”浙江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胡雁表示,走好“活態傳承”之路是關鍵。
為此,在中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和浙江省非遺文獻館成立一周年之際,由浙江省文化廳主辦,杭州市拱墅區文廣新局、《山海經》雜志社、浙江省非遺文獻館聯合承辦的“‘少年非遺說’——浙江傳說故事講述大賽”應運而生。
從弘揚華夏兒女勤勞勇敢品質的傳說,到感天動地的神話,活動現場,通過孩子們繪聲繪色的講述,這些沉睡了多年的故事再次閃耀出光彩。
“我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擴大浙江省非遺文獻館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這也是我們非遺保護的一種探索,讓這些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更多孩子和家庭,增強浙江民間口頭文學的保護傳承。”胡雁認為,不能讓館藏靜靜地躺在櫥柜中,應該讓它們“走出去”“動起來”。
“少年非遺說”——浙江傳說故事講述大賽半決賽頒獎現場。 童笑雨 攝
“動起來”,也是拱墅區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分管副館長文聞在浙江省非遺文獻館實踐的方向。
據悉,除了搭建青少年閱讀非遺文獻的平臺,該館還依托非遺項目,開展了“大匠至心·傳承人對話”等活動,邀請代表性傳承人簽約、開展主題講座、進行非遺的活態體驗。文聞說,目前浙江省非遺文獻館已與6位代表性傳承人簽約。
誠然,無論是雕版印刷技藝還是油紙傘制作技藝,一旦“動起來”,都能吸引眾多觀眾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該館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不僅制作了一套與之相關的圖書借閱珍藏卡向讀者發行,還開設了“彬彬媽講故事——二十四節氣繪本”系列活動,用應景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古詩與創意手工或繪畫結合的方式,讓孩子明白節氣的來歷。
“一年里我們舉辦了30次活態體驗活動,進行了18次展覽。”文聞笑稱,浙江省非遺文獻館集合圖書館與非遺館功能,更多要做好普及推廣。她認為,只有做到動靜結合,才能走好非遺的“活態傳承”之路。(童笑雨)
責任編輯:趙睿
- 池州:文化遺產日 讓非遺走到百姓身邊2018-06-19
- 非遺日廈門微公益(非遺、手工)文創市集火熱開市2018-06-19
- 泉州洛江小學生學習俞家棍術 傳承非遺文化2018-06-19
- 國家級非遺“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宣傳片推出2018-06-19
- 漳州非遺進校園展演在平和崎嶺彭溪小學舉行2018-06-14
- 當非遺面臨絕跡:“活態”傳承難在哪兒?2018-06-14
- 江西非遺展現美好生活2018-06-14
- 58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匯聚大運河文化帶非遺大展2018-06-14
- 國家級“非遺”婺劇首次亮相新疆2018-06-12
- 蜀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孟德芝:將傳承創新融入血液2018-06-12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池州:文化遺產日 讓非遺走到百姓身邊2018-06-2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福州上下杭做足“非遺”文章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