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點——立夏。5日上午,以“閩都和美 鼎邊薪傳”為主題的2025閩都鼎邊民俗文化嘉年華,在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舉行,迎接立夏節氣的到來。除了當地村民,來自各地的游客也品嘗了這道美食。該活動吸引央視新聞直播間以《立夏“做夏”吃鍋邊 古村熱氣騰騰迎客來》為題進行報道。
廚師精心烹飪鍋邊。記者 石美祥 攝
在福州,立夏吃鍋邊(又稱“鼎邊糊”),被稱為“做夏”,象征“糊住夏季的炎熱”,祈求夏季平安健康。這一習俗與農耕文化相關,立夏正值農忙開端,鍋邊制作簡便又營養,適合補充體力。
現場主持人介紹,吃鍋邊也有緬懷民族英雄的內涵。相傳,“鍋邊”與戚繼光有關,當年戚繼光領軍入閩剿倭寇,百姓經常送食物犒勞戚家軍。有次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當地鄉民擺好八仙桌,送來大米、香菇、肉、蝦米等食物,準備大擺宴席,招待凱旋的將士。就在此時,又有倭寇來襲,戚繼光馬上召集隊伍出發,鄉親們急了,一定要將士們吃飽再去打仗。有人靈機一動,將大米磨成漿,并把肉、香菇、蝦皮等全部切絲煮成湯,將米漿沿鍋邊澆一圈,熟后鏟進湯內,不久就煮成一鍋鍋的“鍋邊”。因為福州話“鍋”的發音是“鼎”,所以又叫“鼎邊糊”,眾將士很快就吃飽上戰場殲敵。
5日,十口大鍋在梁厝景區內一字排開,十款鍋邊現場制作,有酒店的古法鍋邊、侯官村的秋美海鮮鍋邊、建新村的海蠣鍋邊、尚干鎮的熟魚鍋邊、先農村的蜆子鍋邊、先鋒村的蝦干鍋邊、高定村的蝦油鍋邊,以及番茄鍋邊、花椒雞鍋邊、茶香鍋邊。
記者看到,制作鍋邊需要先炒豬肉、香菇,加水煮沸,再將米漿均勻地淋掛在鐵鍋內側,蓋上鍋蓋燜煮。一分鐘后,用鍋鏟快速鏟下已經凝固的米漿,撒上提前備好的蜆子、花蛤、蝦米、鹽等配料和調料,再燜煮幾分鐘。最后放入芹菜、蒜苗和蔥花,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鍋邊便完成了。
在倉山城門鎮臚雷村,村民們也趁著假期空閑,一起煮鍋邊、炸油餅,邀請街坊鄰里、親戚好友齊聚一堂,共享美食,共敘情誼,迎接立夏。“煮鍋邊切忌煮成糨糊,最好是能一片片卷起似刨花,這得掌控好米和水的分量及火候了。”掌廚的村民說,“制作鍋邊看似簡單,但需要準備的食材和注意的細節特別多,比如要提前把花蛤肉剝出來,所以需要親朋好友幫忙,一場活動辦下來,增進了彼此的感情。”(記者 歐陽進權 林晗)
責任編輯:趙睿
- 誠信經營二十余載 鍋邊店傳遞溫暖“福州味”2022-02-24
- 倉山“鼎邊節”舉行 市民爭相趕來品嘗“福州味”2019-05-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AI芯片領域“六邊形戰士”在榕亮相2025-05-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