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項目諸多青春洋溢的面孔相比,把年齡嚴格限制在40歲到59歲之間的全運會群眾項目太極拳決賽,顯得有點老氣橫秋。
也難怪,無論是晨曦微露的公園里,還是月上柳梢的廣場上,太極拳似乎已經被貼上了“老年運動”的標簽。
那么,問題來了——貴為國術的太極拳,究竟離青少年還有多遠?
舊VS新
“目前,國內基本所有的大學都在開展太極拳的教學。前不久,北京舉辦的一次比賽就有很多小孩在練太極拳。太極拳不僅僅是老年人的運動,也是適合于各種年齡階層開展的一項運動。”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張玉萍說。
即便如此,舶來品——跆拳道卻讓太極拳倍感尷尬。近年來,跆拳道帶著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在各大城市里“摧城拔寨”,席卷著青少年的課余時間。張玉萍說:“跆拳道在包裝上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太極拳雖然在國內普及度很高,卻依然還是傳統的東西,沒有突破。”
跆拳道帶來的新思路沖擊著太極拳推廣的舊理念。張玉萍說:“太極拳目前只是通過協會和校園在推廣,并沒有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在市場的競爭中滯后于跆拳道。在這一方面,我們更應該借鑒跆拳道發展模式,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
在省武術協會會長甘式光看來,青少年巨大的人口基數是太極拳推廣不能放棄的領域,“跆拳道動作不多,考級簡單,更容易被接受。未來,省武協將加大推廣的力度,同時也要簡化太極拳的考級程序”。
在太極拳決賽中為福建奪得天津全運會首金的許宋是霞浦第三中學的數學老師,原本體弱多病的他也是太極拳的受益者。“我認為太極拳適合不同年齡的人群練習,關鍵是怎么去組織,不同年齡段都會在太極拳中找到不同的特點。”作為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許宋目前在學校里致力推廣太極拳,每個年段都有60多名學生參與。
許宋說,學太極拳需要時間,更要用一定的時間精研。
慢VS快
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如今,太極拳的慢已成為項目在青少年群體中快速發展的一大障礙。
“從推廣的層面來說,很多小朋友反映太極拳太慢了,不適合年齡特點。”代表福建參加女子武式太極拳46式決賽的曾衛紅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練拳。這得益于她的父親曾乃梁。
曾乃梁是中國當代十大武術教練之一,曾經培養出林秋萍、高佳敏、陳思坦等世界太極拳冠軍。2003年,曾乃梁成立了福建華武功夫中心,致力于太極拳文化的推廣。
2014年,曾乃梁在原有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了16式快拳。“快拳有一些發勁,更適合年輕人。同時,這套編排還是源自太極拳傳統,同樣可以檢驗動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曾衛紅說,去年在阿根廷推廣16式快拳時頗受歡迎。
在不違背太極精髓的前提下,讓慢動作快起來正在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張玉萍說,目前很多的白領也在積極參與,“下一步也要考慮到白領的需求,對太極拳進行功能性的創編,讓這部分的愛好者能夠更簡便地進行鍛煉。這是我們在做的一項工作,也列入到了太極拳的健康體系中”。
對于項目的推廣,曾衛紅認為,太極拳不僅僅是一個體育項目,更多的是體育文化,“我們給太極拳的定位太窄了。除了體育,這個項目更大的范疇應該是文化。自己的傳統文化自己不弘揚,不會有其他國家幫我們去推廣”。
去年10月,國務院頒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到,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點的特色運動項目,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
那么,太極拳離青少年到底有多遠?其實,當我們邁出了變革的一步,相信距離就不會太遠了。(記者 肖榕)
責任編輯:趙睿
- 雙十一購物節,手機銷量的最大贏家是錘子堅果Pro22017-11-11
- 錘子堅果Pro 2,我覺得不行,但錘子科技這次要成2017-11-11
- “劉海”問題尚未解決,剛拿到iPhone X的強迫癥患者哭了2017-11-10
- OPPO R11s上午十點火熱開售,線上線下同步開啟2017-11-10
- 騰訊視頻動漫宣布引入《名偵探柯南》全部劇場版動畫獲點贊2017-11-10
- 最新體育新聞 頻道推薦
-
張繼科爆冷出局 張繼科1:4慘敗止步首輪 張繼2017-11-12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