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朋友的行為會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運動鍛煉呢?
近期,科研人員針對運動行為開展了一項重要的新研究,而這個問題正是整個研究的核心所在。這是第一批利用所謂大數據開展的科學研究之一,所使用的數據均采集于一個業務遍及全球各地的大規模社交網絡上的鍛煉運動信息。
研究人員重點關注的運動方式是跑步,因為很多的研究對象都喜歡跑步。經過分析之后,他們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我們是否鍛煉以及每天運動量多少都受一個因素的影響——我們對其他人健身鍛煉的反應程度。
這個結論也為我們身邊的跑步愛好者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鍛煉表現,那么在社交網絡上與比自己跑的稍微慢一點的人成為“朋友”就行。
有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情況具有“傳染性”。研究了眾多來自參與者以及人們上傳到社交網絡的數據之后,科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在朋友之間,肥胖、焦慮、體重減輕以及其他某些行為(比如日常鍛煉)可能具有傳染性和競爭性。
不過這些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人們容易被與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從而受其影響。當一個研究涉及到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模式時,它的局限性就更加明顯。研究人員將這種容易被與自己相似的人所吸引和影響的現象叫做“趨同性”。趨同性的存在讓我們更難了解朋友之間是如何影響彼此的生活。
本周一,《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刊登了這項新的研究成果。為了避免趨同性的影響,科研人員決定利用從一個遍及全球的社交網站收集而來的數據進行分析。這些數據具有客觀性,能夠反映出人們日常鍛煉習慣的真實情況。(科研人員表示因為合約條款限制,他們不能透露研究中所采用社交網站的具體名稱)
使用這個社交網絡的用戶會上傳來自運動監測設備的數據,而這些數據詳細的記錄了他們每天鍛煉運動的具體情況。通過社交網絡,用戶也與其他看上去志趣相投的人成為了“虛擬朋友”。建立“友誼”之后,互相分享鍛煉數據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圖片來自 Getty Images via 紐約時報
這項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商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他們從研究所用的社交網絡中采集了過去五年的數據,數據來源則是全球大約 110 萬名喜歡跑步的該社交網站用戶。
科研人員無法了解每一個具體用戶的真實身份,但他們卻能準確的了解每一個用戶在過去五年中每一天的運動數據:鍛煉頻率、跑步距離、跑步速度等。同樣,科研人員也可以分析出每個用戶“特定好友”在某一天以及隨后幾天的鍛煉頻率、跑步距離和跑步速度等數據。
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后,科研人員發現了非常直接的相關性。即便相隔萬里,該社交網站上“朋友們”的鍛煉情況總是非常相似的。這種現象不是個例,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現。不過目前有一個問題還不清楚:用戶的跑步距離以及跑步速度究竟是受其他人影響,還是他們實際上經常與自己跑步習慣相似的人一起鍛煉?
所以,科研人員接下來決定將天氣因素納入考慮范疇。在他們看來,惡劣的天氣會降低人們鍛煉的熱情。如果一個人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依舊選擇出門跑步,而他身處其他地方的“朋友”也在當天跑步鍛煉,那么這位頂著風雨出門健身的社交網絡用戶很可能就是受到了朋友行為的影響。
為此,研究人員也從全世界各地氣象站收集了過去五年的天氣數據。此后,他們又將大量的天氣數據與 110 萬社交網絡用戶日常鍛煉數據進行了關聯匹配。
科研人員發現,數據匹配結果清晰地表明該社交網站的用戶之間的確互相影響。總體來看,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天比平常多跑了十分鐘左右,那么他的社交網站好友也會在當天延長自己的鍛煉時間。具體來看,這個延長的跑步時間大概是三分鐘左右。而且即便天氣情況惡劣,人們依舊會在自己“好友”增加運動量的時候選擇增加自己的運動量。
如果一個用戶此前跑步速度比“好友”慢或者跑步距離比“好友”短,但突然有一天他在各方面數據都比自己的“好友”要優秀,那么此時這種朋友之間的影響效果會更加明顯。因為害怕落于人后,這位用戶的社交網站好友會在受到刺激后更努力的鍛煉。
性別同樣影響人們的鍛煉行為。如果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的男性好友今天跑得更快或者跑得更遠,男性用戶會相應的增加自己的運動量。如果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的女性好友今天跑得更快或者跑得更遠,男性用戶也會相應的增加自己的運動量,只不過增加的幅度較小而已。不過,女性用戶似乎不受社交網站上男性好友用戶數據的影響。她們幾乎只根據自己社交網站上女性好友的運動情況來調整自己每天的鍛煉行為。
斯楠·阿拉爾(Sinan Aral)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管理學教授,他領導了此次科研的開展。他表示結合各方面因素整體來看,這些研究結果表明“人們的跑步鍛煉行為具有社交傳染性”。
他說:“這種影響已經不僅僅是相關性那么簡單,而是類似于因果關系。總體來說,如果你跑的更多,那么你的行為很可能會導致你社交網站上的朋友也增加運動量。”
不過他還補充稱,此次科研的結論僅適用于那些已經習慣將跑步作為鍛煉方式的人,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數據均來自喜歡跑步的用戶。阿拉爾博士表示,他們不清楚其他類型的鍛煉方式是否也存在同樣的“追趕競爭”行為。同時,他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做才能讓不愛運動的人愛上鍛煉,感受到來自身邊熱愛鍛煉之人的“傳染”。
在不久的將來,阿拉爾博士和他的同事還計劃利用其他社交媒體的數據針對這些問題展開研究。
翻譯 糖醋冰紅茶
題圖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責任編輯:海凡
- 告別蠢鈍 綿羊實力自證:我們還能認出奧巴馬呢2017-11-10
- 中國游戲逆襲韓國?伽馬數據:2017出口將大增2017-10-26
- 身體素質不合格?65.4%受訪青年歸因于鍛煉少2017-10-24
- 科普:每天活動半小時 死亡風險真能遠離你2017-09-25
- 震驚!科學家研究發現食草恐龍不完全吃素 還能吃小龍蝦2017-09-25
- 福州市4個創新平臺入選省工程研究中心2017-08-24
- 嘗試電子煙可能導致青少年吸傳統香煙2017-08-23
- 美國研究:超3000萬個“好工作”不要求大學文憑2017-08-17
- 孩子愛打人 其實也是交往障礙2017-08-16
- 科學家發現一種蛋白質可促心肌健康增厚2017-08-12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被國產手機打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狂降2017-11-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