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1958年建校。該校平均每一千名本科畢業生中,就產生一名院士和七百名碩博生,這一比例位居中國高校首位。
“紅專并進,理實交融”是她的校訓。“精品辦學、英才教育”是她的人才培養定位。這所被坊間稱為中國名牌高校中最拼命最低調的大學一直“向科學進軍”。
教授大咖樂上課
1958年,中國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締造的中國科大,擔負著為國家“兩彈一星”事業培養尖端科技人才的使命。
首任校長郭沫若說:“我們不僅要掌握尖端,還要創造尖端。我們不僅要攀登上科學的高峰,還要不斷創造科學的高峰。”
從建校起,華羅庚、錢學森、嚴濟慈等一批科學家都曾在中國科大登臺授課。
中國科大教務處處長周叢照介紹,中國科大老師非常敬業,只要上課,任何老師都不會應付了事。
“在這里,上課是天大的事。”周叢照說,“不論開什么會,我說要去上課,沒有任何人阻攔。”——周叢照教授的《生物化學》課很受本科生歡迎。
在中國科大,知名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校領導也不例外。周叢照介紹,一個校領導出差凌晨返回合肥,早上依然7時50分出現在教室給學生上課。
據介紹,中國科大各類高層次人才新增數量居全國前列,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學校目前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402人(不重復統計),占固定教師總數31.8%。
百分之百自主選專業
一所大學,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中國科大堅持“以學生為本”,學生可“百分之百自主選擇專業”。這種尊重學生個性、特長和潛能,因材施教的培養方式,始于2002年。
2012年,學校成立了學生學業指導中心,對申請轉專業未被接收的學生,由學業指導專家為其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從而實現了本科生100%自主選擇專業。
2015年,獲得該校最高獎“郭沫若獎學金”的34名2012級優秀學生中,有6名為轉院(系)的學生。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也是中國科大教育一大特色。2009年以來,該校與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院所聯合創辦了華羅庚數學科技英才班、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等14個科技英才班,針對有潛力的優秀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努力造就國家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
今年3月5日,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畢業生、年僅21歲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級博士生曹原,在同一期《自然》(Nature)雜志上發表了兩篇第一作者論文,闡述石墨烯超導領域重大發現,引起全世界學界的廣泛關注。
中國科大培養了一大批在各領域獨領風騷的杰出人才。2016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院士、中國工程院當選時最年輕的院士鄧中翰、中國科學院當選時最年輕的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院當選時最年輕的外籍院士莊小威,以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的首位華人何江等,均是中國科大畢業生。
世界一流“三步走”
從“兩彈一星”到探月工程;從大尺度的空間探測到微尺度的量子調控;從發現突破麥克米蘭極限的鐵基高溫超導材料,到主導研制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從開通國際上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到研制出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建校60年來,中國科大在多個前沿科學領域頻頻亮劍,在科技創新的路上屢次助力實現國家超越,贏得了“英才之搖籃、創新之重鎮”的美譽。
2018年1月,中國科大發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方案》,提出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三步走”戰略:
到2020年,部分優勢學科進入世界前列,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到2030年,主要學科達到世界前列水平,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到2050年,成為中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承載者和策源地,整體水平穩居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IMF總裁表示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 并對中國經濟韌性“充滿信心”2020-02-04
- 中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英文配音版1月31日登陸北美院線2020-02-03
- 歐盟向中國運送12噸疫情防控急需物資2020-02-02
-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
轉發周知!疫情防控期間 這些行為都是詐騙2020-02-25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