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5月22日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質量檢驗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建議,將“一生飲奶計劃”納入國家戰略,實現國家學生飲用奶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覆蓋,同時建議將跨境電商稅率與一般貿易稅率等同,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清單中剔除。
四大因素導致國民奶攝入不足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而奶及奶制品作為合理膳食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有重要的意義。
1988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首次提出每日300克飲奶建議。針對我國青少年健康狀況,原農業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局于2000年聯合啟動“學生飲用奶計劃”。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建議保證每天300克的奶及奶制品的攝入。
李翠枝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國民對飲奶有一定認知基礎,但仍未達到全民飲奶習慣的普及。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飲奶量超過36公斤,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到亞洲人均水平的1/2。
“300克的奶及奶制品的攝入只是建議,推廣執行的力度還不夠。”李翠枝表示,我國飲奶推廣工作主要存在四點問題:一是飲奶推廣不具備系統性,對特定人群如少年兒童、孕婦、中老年、乳糖不耐人群等的飲奶推廣不足;二是不同地區、不同人群飲奶不均衡,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人均飲奶量已達50多公斤,而中西部地區及廣大農村乳品市場還有待挖掘;三是我國乳業存在土地資源緊張、養殖水平偏低、公斤成本偏高等問題,需國家給予有力支持;四是乳制品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已建立完善,但營養標準體系尚不成熟,如低溫乳品中的活性成分等沒有相關標準,導致宣傳時沒有依據。
建議擴大學生普及范圍
針對我國居民飲奶現狀,李翠枝建議,將“一生飲奶計劃”納入國家重要戰略,通過宣傳“天天飲奶,一生健康”的口號,鼓勵國民每天“打卡”300克的奶及奶制品食用,記錄每日飲奶狀況,以此來培養國民的飲奶習慣;同時建議由衛健委牽頭,聯合各級政府、行業協會、乳制品企業等,啟動全民“一生飲奶計劃”,并將其寫入國務院文件,制定具體方案和措施,作為國家重要戰略進行實施推廣。
李翠枝也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大對“健康飲奶”的宣傳普及,培養全民良好飲奶習慣。在推廣飲奶過程中,面對社會上不時出現的“國產乳制品有害”“奶源污染”“攝入乳制品可能致癌”“醫囑限制食用奶制品”等謠言進行管控。
針對乳制品企業發展現狀,李翠枝建議實行稅收減免。具體而言,建議將蛋白質含量達到純奶標準的調制乳也納入增值稅9%低稅率和企業所得稅免稅的范圍,促進優化乳制品產品結構;明確飼草料企業所得稅政策,促進優質飼草料生產;對跨境電商的增值稅,與國內銷售和一般貿易進口采取一樣的稅率征收,或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商品清單中剔除,維持公平競爭環境;對乳制品企業和奶牛養殖企業融資給予一定貼息扶持。
此外,李翠枝建議對特殊人群提供飲奶補貼,擴大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普及面,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全覆蓋,對貧困地區學校加大扶持力度,針對孕婦、中老年等人群建議給予政策性補貼,鼓勵乳制品企業針對乳糖不耐人群生產無乳糖牛奶等。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扶持抖音企業號15億流量,巨量引擎助力企業尋2020-05-22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