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這些數據印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我們更近了
【故事】春節將至,陜西延川縣乾坤灣鎮龍耳則村61歲的村民馬寶銀即將在自己寬敞明亮的新房里,迎來第一個農歷新年。2019年5月,隨著革命圣地延安最后兩個貧困縣延川、宜川脫貧退出,延安告別絕對貧困。延安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基本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226萬老區人民開啟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延安市市長薛占海表示,延安脫貧攻堅重心已轉至脫貧成果的鞏固提升,確保老區群眾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數據1
1109萬——據最新統計,全國又有1109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連續七年脫貧人數在1000萬人以上。按現行貧困標準,2019年末,農村貧困人口降到551萬人。
數據2
首次超過60%——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0.6%,首次超過60%,這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個標志性數據。
數據3
四個下降——2019年我國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八年下降;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2.4%,微觀杠桿率持續穩步下降。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中國政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交出了穩中有進的成績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表示,從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一直將此作為戰略目標持續不斷地推進。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應該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
2019年,我國扶貧工作力度、深度和精確度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深度貧困地區的資金、項目、舉措傾斜力度加大;產業、就業、教育、健康扶貧扎實推進,全國貧困縣又摘帽了340個左右;“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基本完成。
按照2014年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0年要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這也意味著2019年比規劃提前一年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的目標。有關專家指出,隨著城鎮化率突破60%,我國的城鎮化將逐漸進入到下半場,進入到二次城鎮化階段。相比一次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由鄉到城的流動,二次城鎮化是城市之間的流動,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從2019年數據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近60%,消費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活躍,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家用電器等商品快速增長。通信器材、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8.5%、12.6%。
今年的經濟工作要集中優勢力量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精準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韓文秀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認為,我國已具備向高質量階段邁進的諸多優勢和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成長的“煩惱”、幸福的“煩惱”。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就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發展。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四川阿壩州4.5級地震怎么回事?四川阿壩州4.52020-01-23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