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期中大考”!增速觸頂,未來要咋變?
每年“6·18”,各路電商都會大展拳腳,推出各自的促銷活動。這一天也已成為繼雙十一之后各大電商競相角逐消費市場的重要時間節點。那么,在今年的“期中考”里面,中國消費會創下怎樣的新紀錄?中國電商的表現又如何?
今晚,央視財經頻道推出特別報道“2019中國電商半年報”,邀請到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通過權威專家分析,專業數據發布,多地現場連線,和國內國際市場的一線調查,梳理上半年中國電商業態涌現出的新亮點,新趨勢。
今年上半年 電商變在哪兒?
李勇堅:電商銷量可觀 促進消費增長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 李勇堅:1-5月份,電商銷售是3.86萬億,怎么看這個數字?前面也說了,全國有大概6億多人在網上買東西,1-5月份人均買了6400塊錢的東西,去年只有5800塊錢,花得更多了。
另外,3.86萬億相當于2005年整個一年的數字,現在5個月就超過它了,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可觀。從整個消費增長來看,1到5月份增長1.22萬億,有5600億,接近一半是電商拉動的,剛才說消費已經成為增長的主動力,電商在里面確實起了很大作用。
李勇堅:電商日益生活化 服務電商增長放緩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 李勇堅:上半年電商增長率的確下來了,但要想到這是在去年9萬億這個水平上增長的,所以增長率雖然低了,但仍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要看到電商滲透的人群更廣,2018年增加了6700萬的網購用戶,而且每個人的消費都增加了。同時,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新業態,從消費者的視角來說,原來買東西可能求便宜、方便,但現在更注重品牌化、品質化。為什么那么多老字號今年上半年在網上開發了很多新玩法,說明老字號受到了大家的歡迎,這種跟日常生活的關聯更趨緊密,也是一個明顯趨勢。
電商“高質量” 未來會怎樣?
2019上半年:網絡打破城鄉局限 電商喚醒農村市場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較2017年底增加1291萬,年增長率6.2%。
從農村網購市場來看,家電、家具、服飾鞋靴等基本生活品的消費額占比均高于城市,充分顯示出農村電商的帶貨能力,尤其是大家電,農民朋友的購買力遠遠超過了城市居民。村里人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城里人對農村土貨的熱情也越來越高。短視頻平臺的營銷手段,讓更多優質特產成為網紅,走出大山。
李勇堅:電商扶貧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和品牌建設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 李勇堅:什么是電商扶貧的長效機制?今年能看到一些苗頭。
第一,政府電商扶貧的支撐體系逐漸完善,差不多90%的貧困縣都進入電子商務農村示范點,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
第二,電商扶貧出現很多新業態,比如短視頻、比如直播,比如反向定制,極大豐富了電商扶貧的手段;
第三個方面也是今年最大的變化,經過這么多年電商扶貧以后,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或者一些產品已經形成品牌,它的品牌化建設對電商扶貧未來的長效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我們扶貧的農產品不是標準化、沒有品牌,人們不敢買;
第四,很多貧困地區產業鏈正在逐漸成型,這里面又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基于電商業態的產業鏈,也就是包含了包裝、快遞在內的一條龍服務;還有一個是貧困地區基于產品的產業鏈,也就是發展哪些產品適于在網上銷售,而不是等到賣不動才去網上賣。這都是對未來影響深遠的變化。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千年葡萄井又開始蓄水怎么回事?千年葡萄井為2019-06-19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