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衛健委2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薛海寧介紹了藥品領域改革總體的進展和成效。薛海寧透露,國家藥監局加快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目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已經達到239個。
資料圖:民眾在醫院排隊取藥。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攝
薛海寧介紹,深化醫改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著力推動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進一步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積極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開展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等一系列工作,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有力地支撐了醫改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一是完善頂層設計。近年來,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取消藥品加成、深化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公立醫院藥品采購“兩票制”,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圍繞藥品研發、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鏈條各個環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幅提高了我國藥品的質量和可及性,逐步規范了藥品流通秩序,進一步降低了虛高藥價,減輕了群眾用藥費用負擔。
二是提高藥品質量。為進一步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出臺2018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藥物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國家藥監局加快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目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已經達到239個。有序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藥在境內上市的審批,大幅簡化審評審批程序,縮短審批周期。加大對藥品質量的監督抽檢力度,加強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強化藥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督促藥品生產企業持續提高藥品質量。
三是降低藥品價格。2018年,國務院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行零關稅。開展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新增17種抗癌藥進入醫保目錄,價格平均降幅為56.7%。開展抗癌藥省級專項采購,共有1714個藥品降價,平均降幅10%。各地抗癌藥降稅降價政策逐步落地見效,所有省份都全部實現掛網采購,并且納入醫保支付。積極創新藥品采購方式,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的基礎上,部分地區開展了跨區域聯合采購、GPO采購等。在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開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預期的改革成效正在初步顯現:藥品價格有效降低,試點地區中標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52%。仿制藥替代原研藥進程加速,25個中選品種中有22個是仿制藥。醫藥行業格局發生改變。
四是規范藥品流通秩序。針對我國藥品流通環節多、秩序亂等突出問題,2017年開始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2018年全面推開。推動“互聯網+藥品流通”,推進線上線下協同發展,鼓勵提供“網訂店取”“網訂店送”服務。國家藥監局出臺《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強調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現藥品“一物一碼,物碼同追”,引導建立全過程的追溯體系。商務部組織建設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覆蓋中藥材產地、經營企業、專業市場以及中藥飲片生產、流通、使用等多個環節,為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提供追溯依據。
五是提高藥學服務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意見,要求各地結合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構建上下貫通的藥學服務體系,探索慢性病長期處方管理。加強醫療機構藥學部門建設管理,堅持公立醫院藥房公益性,不得承包、出租藥房,營利性企業不得托管公立醫院藥房。加強藥學人員配備培養和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臨床藥師作用,加強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將點評結果納入對醫療機構的績效考核指標中,擴大臨床路徑覆蓋面,規范臨床用藥行為;重點監控抗生素、輔助性、營養性藥品的使用,對不合理處方醫生進行公示并建立約談制度,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合理用藥,降低患者藥費負擔。
薛海寧指出,下一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將協調相關部門,繼續扎實推進藥品領域改革,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以藥品領域改革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醫改,更好的滿 足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同時,也將積極總結宣傳推廣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凝聚各方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責任編輯:莊婷婷
- 衛健委:邊遠地區優秀基層醫生可放寬學歷優先評聘2019-04-19
- 2018年全國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2019-04-12
- 衛健委:四方面舉措落實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2018-09-07
- 衛健委:醫療損害鑒定堅持同行評議 由專業人員進行2018-09-07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嫦娥四號即將迎來在月“第五天” 任務成果超2019-04-25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