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聯合國10月12日電(記者王建剛)第31個國際減災日即將到來之際,聯合國12日發布報告說,全球自然災害總數在21世紀前20年大幅攀升,特別是氣候相關災害數量出現“令人震驚”的增長。
這份題為《災害造成的人類損失2000-2019》的報告由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災害流行問題研究中心聯合發布。報告指出,2000年至2019年期間,全球共記錄7348起自然災害,造成123萬人死亡,受災人口總數高達40億,給全球造成經濟損失高達2.97萬億美元。
與之相比,全球在1980年至1999年間報告自然災害4212起,造成119萬人死亡,受災總人口超過30億,經濟損失總額達1.63萬億美元。
報告顯示,氣候相關災害數量激增是造成災害總數上升的主要因素。1980年至1999年,全球報告氣候相關災害3656起;而2000年至2019年增至6681起。其中,洪水災害從上一個20年的1389起增至3254起,風暴災害從1457起增至2034起。此外,干旱、山火、極端氣溫等災害以及地震、海嘯等地質相關災害發生次數也顯著增加。
數據還顯示,2004年、2008年和2010年是過去20年自然災害最嚴重的三個年份。在這三個年份,全球均有超過20萬人因自然災害而死亡。
從各地區來看,2000年至2019年,亞洲共發生3068起自然災害,其次是美洲(1756起)和非洲(1192起)。全球10個受災最多的國家有8個位于亞洲,其中中國共發生577起災害事件,其后是美國(467起)、印度(321起)、菲律賓(304起)和印度尼西亞(278起)。
1989年,聯合國大會將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三定為國際減災日。2009年,聯大通過決議,將國際減災日指定為10月13日,旨在提高人們在防災減災中采取行動的意識,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警告!報告稱氣候災害十年內致兩千萬人流離失所2019-12-03
- 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將加重氣候災害疊加效應2018-11-21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下落不明 熱恩貝科夫為什么2020-10-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