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發生的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即將迎來6周年,但核事故的陰霾遠未散去,如何處理仍是一個頗為棘手的難題。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簡稱東電)在2月2日公布,在堆芯已熔化的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中,推測出的最高輻射劑量達到了驚人的每小時530希沃特,是之前測得的最大數值的7倍多。人類經受數十秒即告死亡,就連之前設計的調查機器人在這個劑量下也撐不過兩個小時。
2號機組壓力容器下方的支架平臺已出現大洞,附著大量疑似核燃料(東京電力 多幅畫像拼接而成)
東電之前在2號機組內測得的最大輻射量為每小時73希沃特。調查機器人根據這一數據進行設計,可累計承受1000希沃特的輻射,能在機組內活動超過10小時。但數據上調至530希沃特后,機器人撐不到2個小時就會損壞,很難充分完成預期調查任務。《朝日新聞》稱數值之高“遠超預想”。
那對人類而言,每小時530希沃特是什么概念?在這一高強度輻射量下,暴露數十秒即可致人死亡。日本三大區域性報紙之一的《河北新報》采訪了日本放射醫學綜合研究所。一名負責人坦言:患者如果經受了這個劑量,那就不做他想了。
東電表示,放射線會對攝像頭產生影響,在圖像上形成噪點。每小時530希沃特正是通過分析噪點推測出的數值,與實際數值可能存在上下30%的誤差。但《河北新報》稱,即使考慮到這一點,輻射量之高也是很驚人的。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得知這一消息后也表示“足以說明這場事故的嚴酷程度”。
調查2號機組示意圖(河北新報 圖)
本次東電共測定2號機組內三個位置的輻射量。其中安全殼開口處為每小時30希沃特,壓力容器下方為20希沃特。測得530希沃特是安全殼和壓力容器之間的區域,距壓力容器支撐底座尚有2.3米。
壓力容器下方還殘留有泄露的核燃料,但數值卻不是最高。東電核能總部部長代理岡村佑一自己也不得其解。《產經新聞》稱,要搞清這個問題,只能通過投放機器人再作確認。
東電在去年12月開始在安全殼上打孔,為投放機器人做準備。此后在上月26日和30日,兩次使用導管牽引式的機器人進入安全殼里進行事前調查,初步確認內部情況。在30日調查中,東電在反應堆壓力容器下方發現了大量黑色塊狀物。分析認為這些塊狀物很可能是泄露的高溫核燃料熔化了油漆及其他部件,混合后凝結而成。盡管距事故發生已有6年時間,但外界此前僅通過模擬情境和間接觀測,推斷過核燃料狀態。
2號機組壓力容器正下方的支架平臺,附著在上面的被認為是熔落核燃料(東京電力 圖)
2號機組壓力容器正下方
之后數日,東電繼續分析兩次拍攝的影像。分析不僅推定了輻射數值,還確認了2號機組內部狀態。壓力容器正下方存在疑似熔落核燃料的堆積物。格柵狀支架平臺也有部分脫落穿孔,長寬約1米,推測也是因高溫核燃料掉落而熔化變形造成的。
東電和日本政府原計劃使用機器人確認核燃料殘片的地點,在今年夏天敲定如何取出,2021年開始取出反應堆內泄露的核燃料。但日本共同社認為,現狀肯定會打亂計劃,取出核燃料難度頗大,反應堆報廢進程可能也不得不徹底調整。
帶有攝像頭的自行機器人原定在本月下旬進入安全殼里實際調查。面對這一情況,東電也表示將重新全盤考慮。
預定投放2號機組內部的“蝎型”自行機器人,“尾端”有攝像頭
與此同時,對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的調查計劃也在同步進行。日本“國際反應堆報廢研究開發機構”(IRID)3日公開了1號機組調查用機器人,東電將于3月啟動調查。1號機組使用的機器人呈棒狀,長約70厘米。從安全殼上打開的直徑約10厘米的開口中投放,直抵安全殼一層所在的格柵狀腳手架。隨后機器人兩處關節彎曲成U型,外界遠程遙控機器人進行拍攝。
此前在2015年4月的調查中,1號機組腳手架上并沒有發現大型障礙物,地下部分有積水。本次調查還將把裝有攝像頭和測量儀器的傳感器吊放至水下,對水中情況展開詳盡調查。東電此前推斷,1號機組堆芯中的大部分核燃料應該已穿透反應堆壓力容器,掉入安全殼內,很可能堆積在安全殼地下部分。
福島第一核電站共有6臺機組
此外,對3號機組內部乏燃料棒的取出作業也已延期至2018年中期,主要原因是3號機組廠房頂部輻射量未降至預期水平。目前,東電正在3號機組上方加蓋頂罩,以防止取出乏燃料棒時放射性物質飛散。具體作業重啟時間還要依頂罩建設進度而定。
福島第一核電站共有6臺機組,均在上世紀70年代陸續投入運營。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后,1至4號機組受海嘯影響陸續發生設施爆炸和堆芯熔毀事故。福島核電站事故被定為國際核事故分級表中的7級(最嚴重)。事后,5、6號機組因當時處于定期檢修狀態,受損較小,已在2014年1月報廢處理。日本正在推進對剩余四臺機組的報廢處理工作。
責任編輯:劉微
- 機器人成了新“物種”人類能否控制人工智能?2017-11-03
- 哈佛大學研發的蜜蜂機器人會游泳了:僅175毫克2017-11-02
- 機器人將搶走人類工作?美調查顯示多數人不相信2017-11-01
- 機器人制造者:未來20年內將有人類與機器人結婚2017-10-31
- 北歐銀行將在未來4年內裁員6000人 削減成本用機器換人!2017-10-28
- 沙特女性機器人“索菲婭”獲沙特國籍2017-10-28
- LOL機器人新皮膚典范槍騎曝光 機器人新皮膚典范槍騎預覽2017-10-25
- 漂亮“小姐姐”為你服務 日本機器人酒店竟越開越多!2017-10-25
- LOL測試服機器人新皮膚曝光 Q技能鉤子變身長槍2017-10-20
- 米家掃地機器人招募新品體驗官 二代即將發布?2017-09-1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加夫婦42輛校車建“諾亞方舟” 作為核輻避難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