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下黨村民王光棟通過返鄉種植茶葉,創辦民宿、餐館等,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
返鄉創業路更寬
東南網7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范陳春 通訊員 吳通華)揉捻,發酵,烘焙,復焙……近段時間,身兼車間主任和制茶師的王光棟在壽寧縣下黨鄉的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一直忙碌著,不厭其煩地重復這些制茶工藝,最后再將成品茶葉包裝好,陸續發往全國各地。
45歲的王光棟是下黨鄉下黨村后村垅人。2014年,長期在外經商的他,回到下黨這片熱土,全身心投入打造下黨紅色旅游新地標的實踐中。
致富不忘本,返鄉創業忙
王光棟有7個兄弟姐妹,早年一家12口人靠幾畝農田和茶園維持生計。
“當年,我們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父親有兄弟三人,成家后還擠在一座土木結構的舊房子里,走廊用木板隔開就算作是房間,特別是冬天夜晚,凍得人根本睡不著覺。”回憶起童年往事,王光棟印象深刻。
1989年,14歲的王光棟才讀完小學,父母節衣縮食供其到平溪中學讀書。初中畢業后,迫于生計,他決定走出大山,輾轉到福州、石獅等地做服裝買賣,后到廣州經營布匹生意。憑借山里人的韌勁,他漸漸闖出一些名堂。
“在外打工,雖然錢比在家好賺,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王光棟說,2008年,他聽說家鄉種茶效益好,還有資金補貼,就利用工作之余回村種植“金觀音”“金牡丹”等優質茶園15畝。
“種出好茶,還要會制茶。”王光棟專程去學習制茶工藝,這為他日后返鄉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各級政府幫扶力度加大,下黨越變越好,在外打拼的鄉親紛紛返鄉謀發展。2014年,王光棟將外地業務交給侄子打理,自己回村與人合作辦起一家茶葉加工廠,并協助村黨支部成立蓉黨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吸收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50多戶茶農入股,引進專業銷售團隊,打造“下鄉的味道”品牌。兩年后,2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其中26戶蓋了新房。“看到他們的生活變好,我感到很開心。”王光棟說。
2015年,在省委組織部下派駐村第一書記曾守福帶領下,王光棟成了“下鄉的味道”定制茶園創始人之一,茶葉品質和種植管理技術大幅提升。定制茶園這一成功探索也成為下黨鄉親實現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
去年,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被壽寧縣夢龍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收購,王光棟被聘為夢之鄉茶廠的車間主任和制茶師,年薪近10萬元。
搭上“旅游車”,過上好生活
6月24日,王光棟來到壽寧縣稅務局辦稅服務大廳領取幾本民宿、餐館發票后,又匆匆返回下黨。
前些年,借助旅游產業興起,王光棟在下黨新村建起一座450平方米的四層樓房做民宿,取名“如歸民宿”。
“如歸民宿”開張以來,每年盈利6萬至8萬元。這一成功探索,也讓王光棟當上了下黨民宿協會會長。他帶頭組織創辦民宿的村民從每個入住的房間中抽取20元,設立扶貧基金,用于幫助村里的困難群眾和相關公益事業。如今這筆資金已累積近8萬元。
來的外地游客多了,餐館也跟著旺了。2018年,王光棟又與人合資創辦“下黨的味道”餐館,帶動5個村民就業。餐館自開張以來,多的時候一天接待200多位客人,一年下來盈利20多萬元,他個人分紅5萬元以上。
“我們家的變化是下黨鄉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王光棟感慨地說,如今他們4個兄弟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不僅家庭富裕了,還培養出好幾個大學生。
富裕不忘鄉親。王光棟對村里的公益事業慷慨解囊,助困、助老、助學一個不落,還加入下黨鄉義務消防隊。今年端午節,王光棟帶頭組織隊員捐款,購買米和油送給鄉里的24戶低保戶。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給下黨鄉親的回信,既是鼓舞更是鞭策,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唱好‘山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王光棟說,眼下進入下黨的道路在改造提升,大伙兒正積極提升民宿和餐館配套設施,希望路一通,可以給八方來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責任編輯:趙睿
- 中國電信快速開通壽寧武濟村基站 助力農村學子“停課不停學”2020-03-16
- 中國作協領導赴壽寧調研馮夢龍文化2019-12-21
- “總書記給我們回信啦!”2019-08-07
- “壽寧高山茶”成第十五屆 武術世錦賽官方指定用茶2019-07-22
- 寧德市3名返鄉創業大學生 獲精準扶貧獎補資金2019-06-25
- 古田屏南壽寧順利實現脫貧“摘帽”2019-06-24
- 寧德壽寧:少年學子樂開腔 唱響“非遺”北路戲2019-06-12
- 壽寧:有了“下鄉的味道”電商平臺 貧困戶不愁啦2019-05-16
- 蒙古族海歸夫妻返鄉創業:變肥為寶“皂”起來2019-05-13
- 壽寧舉辦“鄉村振興茶香滿園”開茶節暨茶旅文化節2019-03-2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古溪星河仙亭山森林驚現巨型萌系精靈2020-07-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