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2月9日訊 (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聶藝璇)12月2日至5日,2019中國(福建·尤溪)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在尤溪縣舉辦。百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古村落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索古村落保護和發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
■ 守好古村落的“根”
山水環繞,風景秀美。12月3日,專家學者們實地考察了尤溪縣朱子文化園、洋中鎮桂峰村、梅仙鎮大福圳民居和經通古民居群。
行走在尤溪縣洋中鎮的桂峰村,層層疊疊的古屋錯落有致,村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四周群山環抱,云霧縈繞,置身其中恍若隔世。“桂峰古民居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深厚,保護、管理得也很好。”海南文昌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符策精在游覽完桂峰古民居后感嘆。
古村落依山就勢、因地制宜。它的美,在于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的依存關系,體現古人尊崇自然的原則。“從歷史上看,是先有農村,后有城市,農村是我們的根。”古建專家、中國建筑與園林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劉大可說,保護古村落,其實就是保護我們的根,留住鄉愁。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現代人安放鄉愁的心靈閣樓。如何守住古村落的“根”?劉大可建議,應讓當地的村民以及更多人了解、使用古村落的價值,古村落的發展才會事半功倍。
上海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羅宏才表示,守好古村落的“根”,首先要發現當地的特色,精準定位它的原始品格,這樣既能保護古村落原始形象,又能避免在開發的過程中,與其他古村落出現城市化、雷同化的現象,還能避免游客產生視覺疲勞。
■ 古村落保護需“活態”傳承
修復好的古村落,依然存在利用率低下、單一乃至空置現象。這一問題歸根結底,便是如何處理好保護與開發兩者間的關系問題。
12月4日,在一場以“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為主題的論壇上,專家學者們紛紛暢談真知灼見,為尤溪古村落的發展群策群力。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李永革表示,古村落的保護,首先應保護它的風貌、肌理、建筑形式等,而后才考慮開發利用。在他看來,開發與利用應相輔相成,不應片面割裂兩者關系,要把古村落用起來,才能實現“活態”傳承。
保護古村落要見物,更要見人。他說,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古屋內增設洗手間等現代化設施,方便居住;同時,制定相應措施,鼓勵原住民繼續居住在古村落。對于空置的古屋,應請專人定期開門通風,維護環境衛生;增設安全設施,預防火災等。
上海大學羅宏才教授則表示,在開發古村落前,應做好系統的梳理工作,對村莊的歷史、發展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科學的認知,才能制定好古村落保護及開發利用的路徑和方式。
“今年古村落文化遺址保護高峰論壇在我縣舉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參觀交流,這對于尤溪古村落發展意義重大。”尤溪縣文旅局副局長吳方榮表示。
近年來,尤溪縣立足豐富的傳統村落資源,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工作思路,以“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完善機制、培育業態”為工作導向,積極探索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新路徑,對散布在群山之中的眾多獨具特色、底蘊深厚的古村落古建筑進行搶救性修復。截至目前,尤溪全縣共有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洋中鎮桂峰村)、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臺溪鄉書京村)、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19個省級傳統村落、14個市級傳統村落。共有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確認的文物點691處,縣博物館館藏文物2124件。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四輪”驅動,加快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尤溪打造“我家在景區”工作側記2019-12-09
- 全省最大果園落戶到尤溪這個村,造就幸福聯合2019-11-28
- 2019年福建省“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在尤溪啟動2019-09-17
- 三明尤溪縣:投資1850萬元推進地質災害防治2019-09-03
- 三明尤溪縣:城鄉一體化供水2019-08-22
- 《我和我的祖國》唱響尤溪2019-07-23
- 全省媒體深度融合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尤溪召開2019-07-04
- 三明尤溪一八旬老人雇人砍伐自留山樹木58株,結果……2019-06-24
- 尤溪警方發出通告,這6名犯罪嫌疑人趕緊回來投案!2019-04-29
- 三明尤溪:建立科學預警預測系統 織密群測群防網2019-04-19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位列40位!2019年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2019-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