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拓 荒
三明的現代詩創作興起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來自省城的一批詩人、編輯在三明工作,他們中有蔡其矯、劉登翰、周美文、范方等,通過創作、編刊、開講座,培養了一大批文學青年。
上世紀70年代末,范方在沙縣文化館編的雜志《綠葉》上開始發表現代詩,如舒婷的《帆》;崔晟等人創辦現代詩刊《星》,出了三期;林翠英、章紹同、鄭樹鈺、黃奕謙、汪平、林茂春、陳小兵、林四端、陳學堯、蕭元賞、廖允鳴、林榮發、張如騰、鐘瓊奎、藍云昌以及人在香港的鄭梓敬(巴桐)等等,詩歌創作活躍。
1979年8月,范方從沙縣調至三明地區文化局,與劉登翰、周美文等人合編三明地區文學叢刊《希望》,創刊號發表了蔡其矯、范方、劉登翰、葉衛平、舒婷、蕪岑、朱谷忠、崔晟、林茂春、劉小龍等人的詩歌,至1980年12月,共出了六期,推出了一批后來名氣大振的詩人、作家。
《希望》創刊號
那個時期,蔡其矯就多次提出要組織一個三明詩群。
因為蔡其矯的關系,三明詩人與北京今天派等朦朧詩人們交流密切。
上世紀80年代初,范方向全國現代詩人征稿,編輯出版了建國后第一部現代詩集《青春協奏曲》,收入了蔡其矯、舒婷、梁小斌、顧城、徐敬亞、王小妮、劉登翰、呂貴品、北島、楊煉、韓作榮、陳所巨、陳仲義、張詩劍、王性初、謝春池、謝燁等人的作品,同時收入了黃萊笙、葉衛平等一批三明詩人的詩作。
三明,成為中國新時期現代詩運動的策源地之一。
具有現代主義趨向的“三明詩群”,由此奠基。
2 建 群
現代詩創作在三明如火如荼,沙縣、永安、三明市區成了詩歌重鎮,上海《萌芽》雜志推出沙縣詩歌小輯。
1983年,三明文聯成立,范方駐會工作。經范方籌備,三明文化局與文聯在三明文化招待所舉辦詩歌作者座談會,近百名詩歌作者聆聽了蔡其矯關于現代詩的觀點闡述和詩歌發展形勢分析,交流創作感受。
1984年,經蔡其矯倡導,范方負責組建三明詩群,時值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全國學三明之際。詩群成立大浪潮青年現代詩學會,首批會員45名,包括了孫紹振(顧問)、劉登翰(顧問)、朱碧生(人民日報社)、周俊祥(新華社)、莊偉杰、黃德馨(柔剛)等。第二批名單中,包括了王光明(顧問)、阿辛(王性初)、宋瑜、賴微等。后來幾批,三明詩群成員以居住在三明的詩歌作者和三明地區之外認同詩群詩觀的詩人組成。
《大浪潮》詩刊
1985年,三明文聯在沙縣青州造紙廠召開“大浪潮現代詩筆會”(俗稱青州筆會),三明內外百余位詩人參加活動。這是三明詩群組群后舉辦的第一次大規模詩會活動,詩群印發民刊“大浪潮”,由原三明市委書記鄧超題寫刊名,黃萊笙、李仕淦編發了創刊號。范方在《寫在前面的話》中,倡導繁富強健的現代漢詩。同一年,高珍華、鄧祖興發起創辦了民刊《當代農民詩壇報》,出版了三期。
1986年4月,《滇池》以5個頁面推出了三明現代詩專版《當代農民詩》,配發了怡雯(林榮發)的詩評。閻月君等人1986年編的《朦朧詩選》,收入葉衛平的《黃昏、我和烏鴉》。此外,《三明文化報》及其他廠報、校報也紛紛發表現代詩,福建師范大學《南風》詩報推出三明地區現代詩專號;《福建作協報》推出“三明專版”。
蔡其矯、劉登翰、周美文調回福州后,在范方周圍聚集了一批更為年輕的詩人:崔晟、葉衛平、黃萊笙、蕭春雷、魯萌、靈焚、呂純暉、黃靜芬、斯平、李晉田、楊振樂、怡雯、李仕淦、賴微、詹昌政、盧輝、吳德權、黃澤民、張傳海、蕭龍、皇陽、荒野、宋孝金、天雁心,等等。大家創作活躍,出有《大浪潮》詩刊,定期推出一個人的一大組作品,由一人撰寫長篇評論,多人的詩藝因此得到展示和總結。《三明報》副刊出了兩期現代詩專號。
1987年,在三明工人文化宮長廊舉辦了題為《走進87的陽光》詩展。期間,省內多位知名作家來三明開講座。
1988年,在市區召開龍年詩會,不少詩人初次見面。
這個階段十分重要的歷史檔案是,1986年,經徐敬亞等人發起,《詩歌報》和《深圳青年報》聯合舉辦中國現代詩斷代大展,三明詩群以大浪潮現代詩學會參展,由萊笙執筆撰寫的“大浪潮宣言”提出三個概念:人生觀念的大時空、現代與傳統審美精神結合的大心境、語言無為應用的大技巧。范方、蕭春雷的詩入選《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
至此,三明詩群閃亮登場。
3 結 社
1987年前后,三明的每個縣都出現了詩社,每個詩社都油印詩刊,至今活躍的詩人中,多數是當時各詩社的社長或主編,其中,賴微主編的民刊《君子蘭》交流廣泛,影響很大,發詩眾多,幾乎成了那些年的詩歌市刊。當它停辦后,三鋼青年文學社創辦了《熱流》詩報,成為又一個詩歌據點,它和大田縣的《三家巷》參加了詩歌報月刊的全國社團展出。
1987年至1989年,由高珍華、林榮發負責編輯出版《東方詩報》及《東方詩叢》10期。經高珍華發起、組織,諾貝爾詩歌聯誼會1987年夏在江西廬山召開詩歌筆會,1988年在山東的威海舉辦詩歌筆會。兩次共有20個省、市的50多位作者參加,不少與會者至今活躍在中國詩壇。
1989年,賴微在以四開報紙《燕江》推出“永安現代詩群體大展”之后,約詹昌政一起向全市現代詩人征稿,共同主編了對開的《三明詩群》報,推出“1989三明現代詩群體大展”,展出36位詩人作品。
1992年之后,由于骨干成員陸續離開三明,其他的也轉向別的興趣,再加上范方先生多年患病,所以,除了永安的《傘》詩社和沙縣的《浪潮》詩社等等延續余響外,三明詩群在十年間極少活動,疏于往來,只在各地孤獨寫作,零星發表作品,相當沉靜。
這是三明詩群沉潛時期,作品個性形成。
詩人、詩評家合影。(本圖攝于1981年)
4 沉 潛
20世紀,三明詩群出書不多,早期合集的,除了《青春協奏曲》,只有《三明抒情詩》、《南風——朦朧詩抒情詩選》(省內合集)。個人的則有范方的《還魂草》《今夜星空》《劍魂蝶影》,崔晟的《紅百合花》、靈焚的《情人》和《姿勢》、黑河阿朱的《礁石上的云影》、張如騰的《山那邊的太陽》、賴微的《飛越黃昏》、少木森的《花木禪》、陳蛟錫的《南風窗》等。
期間,《福建文學創作50年選(詩歌卷)》,收入范方、葉衛平、萊笙、蕭春雷、少木森、昌政、盧輝、林四端、張如騰的現代詩。《福建文學四十年(詩歌卷)》收入范方、葉衛平、崔晟、林茂春、萊笙、林四端的作品;萊笙、范方的詩分別入選《福建文學》四十、五十周年優秀作品選;《詩歌報10年精華(1984―1994年)》選了昌政的詩。三明詩群骨干詩人蕭春雷、賴微、盧輝、沈河等,均有作品入選具有全國影響的詩歌選集,或獲省級以上級別的詩歌獎。
1997年,三明詩人在作家出版社出了五本詩集:蕭春雷的《時光之砂》、賴微的《守望家園》、斯平的《氣候造成的情緒》、黃靜芬的《午夜的曇》、盧輝的《盧輝詩選》。
鬼叔中主編民刊《放棄》,出了五期,成為三明詩群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十多年間,三明日報副刊以《怡園》《綠地》為陣地,頻繁發表三明詩群的現代詩,出過萊笙、蕭春雷、賴微、斯平等人及群體的詩歌專版,借助詩會,通過點評,集中推介過幾十位詩人。其中,湘竹的組詩后來在《詩刊》重點推出。2001年,斯平、昌政、蕭春雷、鬼叔中、巫嘎、范尚秀的詩,入選中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詩人作品精選《詞語的盛宴》。2002年,鬼叔中和昌政的作品入選《福建文學》詩歌大展。
這前后,三明詩群出版的詩集有:湘竹的《湘竹詩草》、沈河的《走向你》、林秀美的《水上玫瑰》、張欽鐘《沸騰的蔚藍》、寧江炳的《綠色短笛》和《守望花季》、連占斗的《太陽的語言》。萊笙出版現代詩理論專著《現代漢詩的創作美學》,汪震國出版散文詩理論專著《詩美探微》。
這表明,三明詩群在沉潛了近十年之后,有了躍然而起向外交流的主動。
5 上 網
2002年,橡樹(葉來)、沈河和昌政創辦了《詩三明》詩歌論壇,經過倡議,用一個月時間,三明詩群就轉移到網上。這個論壇的宗旨之一是“以‘三明詩群’的寫作群體為主,廣交天下詩友,共品詩化人生。”
論壇設有《三明詩群》詩庫,用來收藏三明詩友的作品,設有《八面來風》,用來收藏三明詩群之外貼在論壇的優秀詩歌。同時,《三明日報》副刊從《詩三明》詩歌論壇上選詩發表,或出小輯,或出專號,然后又將這些詩發上網去,并向全國各大詩刊推薦。每年發詩一百多人次二百多首,有許多作品被《詩選刊》轉載。論壇創辦以來,已編印《詩三明年度詩選》五部,每年重點推出三位富有實力的青年詩人。
《詩三明》詩歌論壇促進了交流。三明在外地工作、讀書的詩友在網上找到了“家園”,各地詩友多次集體互訪、參加婚禮、慶祝生日。詩人范方生病住院期間,有與他素不相識的年輕詩人輪流值夜班守護;當他去世,又是一群與他沒見過面或少有來往的年輕詩人,從縣城趕來奔喪,為他守靈。范方逝世的消息從論壇上發出,各地詩友紛紛發帖悼念。《詩三明》成了三明詩群無形的俱樂部和精神的家園。
《詩三明》詩歌論壇促進了詩文創作。三明詩群一些很久沒寫詩的人重新寫了,一些詩人,如沈河、葉來、陳小三、馬兆印、聶書專、南方、離開、陳彥舟,等等,因為網絡交流而改進了詩風。三明詩群進入了又一個創作的活躍期,沈河、湘竹、陳小三、鬼叔中、昌政、盧輝、斯平、離開、卓子、上官燦亮等人的詩作在《詩刊》等刊物上發表或獲獎。葉來、沈河、盧輝、黃興烽的詩作選入全國年度詩歌選本。鬼叔中詩歌入選《中間代詩歌全集》。
這期間,沈河、盧輝、陳小三、郭翔、馬兆印、羅唐生詩集出版,鄧祖光編著了《沙縣現代詩選》……
三明的各地詩友還相繼開設了多個網絡論壇:永安的《傘》詩歌論壇、尤溪的《閩中文學》、寧化的《放棄》、沙縣的《沙縣文學》。三明詩友依托境內各地的雜志,如《三明文藝》《放棄》《閩中文學》《永安文藝》《建蓮文藝》《寧化文藝》《白巖山》《瑞云文藝》等,大量編發三明詩群的作品。
從“大浪潮”到“詩三明”,從區域自守到網絡互動,三明詩群向著更加廣闊的天地快速發展。
詩人、詩評家合影。本圖攝于2015年
6 交 流
2008年,黃萊笙擔任三明市作協主席后,注重三明詩群的品牌建設,擴大詩群對外的推介,加強群際之間的交流,策劃了多場有影響的詩學研討活動——
2009年10月,在永安舉辦“海峽兩岸詩人筆會暨三明詩群詩歌作品研討會。作為筆會交流的作品集——《海峽兩岸詩人詩選(上下)》由海風出版社出版,選入海峽兩岸28位詩人詩作,三明詩群中的黃萊笙、林秀美、昌政、賴微、盧輝各有至少20首作品入選。
2010年6月,召開閩江源詩會,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詩人、評論家和三明詩群成員相聚在建寧,研討中國詩歌熱點和三明詩群的發展狀況。時任《詩刊》社副主編李小雨肯定了三明詩群的三個特點:“路子非常的正、純詩寫作的安靜堅持和有著開放的姿態。”
2013年,在三明詩群旗手人物范方去世十周年之際,作為紀念,編輯出版《三明詩群》,收入148位作者近500首作品。第二年7月,《三明詩群》詩集首發座談,邀請評論家、音樂家、詩人及其他門類的文藝家和讀者共同交流,推動三明詩群品牌發展。
2015年五一前夕,中央電視臺以《馬兆印:有一種鐵綿延千里》為題,專題報道鐵路詩人馬兆印,在央視《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首播和重播,時長達7分28秒。
2015年5月,三明詩群成員萊笙、昌政、盧輝、唐朝白云、連占斗、青黃、林曉晶在北京,與全國各地的評論家、首都8所高校的教授、中作協的專家50多人面對面,研討一個詩群的成長現象和品牌發展。與會者中,有我國泰斗級詩歌評論家——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謝冕,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李一鳴,魯迅文學院原副院長、著名評論家王彬,著名評論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光明,我國散文詩前衛詩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靈焚,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婭。
2015年7月,第十屆海峽詩會在建寧舉行,萊笙、昌政、盧輝參加了主辦者設置的詩學議題“現代詩:個人經驗與鄉土資源”的座談。
這十年間,黃萊笙、吳德權、高堅輝、高漳、聶書專、辛也、蘆忠、馬兆印、離開、范尚秀、唐朝白云、葉建穗、連占斗、曾春根、余爾望、胖榮、張漫青、關子、賴微、尚姝彤、阿滿、寧江炳、林春發、黃靜芬、鐘茂桂、盧輝的詩集相繼出版……許多成員作品進入《山東詩人》《安徽文學》等專輯、專號交流。
葉來、張漫青作為重點作者登上《詩刊》,林秀美參加了詩刊社“青春回眸”詩會。
萊笙走進高校、講壇,開設多場《現代詩審美路徑》講座;盧輝、昌政等人應邀出任雜志的欄目主持或編審;“盧輝點詩”在詩界享有廣泛聲譽。
7 探 索
如何讓詩群長久不衰?市作協在金絲灣建立三明詩群研創基地。2012年冬,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與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授予三明詩群研創基地為“福建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
為了讓詩歌傳播更深入人心,成立了三明詩歌朗誦學會,首任會長林秀美,現任會長盧輝,積極組織會員走進高校、走進城鄉。連續多年在屏山茶園舉辦音舞詩會,還與廈門方面聯手,開展山海詩會。
在出版《三明詩群》的基礎上,選取三明詩群晶句,邀請三明市書法家以此為素材,創作書法作品,結集為《現代詩魂與傳統墨韻》出版。同時,選編三明詩群適于吟唱之作60余首,邀請音樂家為之譜曲,灌制成碟片《詩與樂——三明詩群聲樂作品集》。
如何培養詩人?試行簽約。首批簽約詩人為萊笙、斯平、盧輝、昌政、馬兆印、關子、青黃、馬信塅、陳玉榮、劉維銓、賴書生,涵蓋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2017年出版簽約詩人詩集各一部,同時出版《三明詩群作品選》,收入366位詩人詩作,作者遍布全球五大洲。
詩群的靈魂是理論,詩群的動力是評介。2016年11月,市文聯交由現代出版社出版的三明文藝理論評論叢書,七部專著中,黃萊笙的《跨界話語》、詹昌政的《昌政說詩》、盧輝的《詩歌的見證與辯解》都與詩歌有關。
在網絡化的當下,三明詩群成員活躍在微信群內和朋友圈中,他們延續傘詩社,新建客家詩群、滴水村落,分別借助臨時省城的抗戰文化、客家祖地的遷徙文化、新華僑的鄉愁文化,聯系詩人,擴大影響。推出詩三明、客家詩人、滴水村落、福建詩歌在線、西燕田野等詩歌微信公眾號,繼續探索網絡時代的詩歌創作與傳播。2019年,詩歌合集《滴水村落》《客家百人詩選》出版。
這期間,離開、慚江、連占斗等人詩集出版,萊笙、林秀美、盧輝、昌政、賴微、連占斗、胖榮、慚江等人詩作獲省級以上獎。
黃萊笙、林秀美、鄭建光、盧輝、賴微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
8 趨 向
三明詩群倡導現代漢詩,受北京今天派、臺灣現代詩和中國古典詩詞的多重影響,主張“大時空、大心境、大技巧”,數十年一以貫之,形成了既有整體指向,又各具個性的詩群景觀,盧輝曾著文歸納——
“詩風硬朗的黃萊笙詩品、魔幻色彩的錢斯平詩品、神性十足的靈焚詩品、淵博學養的蕭春雷詩品、典雅精致的黃靜芬詩品、蘊藏玩味的賴微詩品、禪味悟道的昌政詩品、鄉愁悲憫的沈河詩品、世象駁雜的葉來詩品、古拙神秘的陳小三詩品、反諷銳氣的張廣福詩品、顛覆反制的張漫青詩品、信手拈來的關子詩品、青澀雅趣的螞小回詩品、亦莊亦諧的上官燦亮詩品、情愫散淡的離開詩品、童謠古色的鬼叔中詩品、古意新曲的馬兆印詩品、情狀哲思的吳德權詩品、自醒神韻的南方狐詩品、地緣色彩的唐朝白云詩品、精神立面的高漳詩品、縱橫弛騁的連占斗詩品、精進銳意的顏良重詩品、安靜勁健的俞道涵詩品、直感鋒芒的李運鋒詩品、直擊心象的盧輝詩品等都顯示出三明詩群的中堅力量。”
擴展來看,崔晟的綿柔甜美、少木森的禪意表達、林秀美的誠摯超拔、張傳海的禪境畫意、蕭龍的奇崛深致、阿滿的精美簡約、辛也的爽朗快意、寒江雪的深沉熾烈、雷貴優的散淡閑適、青黃的精致巧妙、陳彥舟的鮮活禪味、卓子的質樸入微、葉建穗的彈性敘述、馬信塅的精巧輕捷、慚江的靈動雅致、連仁山的物我對話、陳玉榮的意象張力、劉維銓的機巧頓悟、賴書生的曲折暗示、藕的絲的直擊人心、字初一的深沉典雅、張勇敢的悲憫尖銳,以及大畜的詩歌評論等等,也都是不可忽視的。
三明詩群近年出現了新回歸現象,王富云(慚江)、連仁山(梁兄)、顏良重(閩田)等人觸網,轉向寫詩,風頭強勁;明溪商界的寒江雪、武斗、曾旗平等人事業有成,業余迷醉于詩,創作勤奮。年輕詩人慕雷、唯一等紛紛加入詩群,其中九零后詩人楊廿、雅閣小女、林陶陶、俞道涵、千尋憶、張勇敢、曹根生、藍安、魏興昊、陳玉潔,具有實力。
在新時代,三明詩群將如何發展?市文聯既定的策略是:
繼續在全球華文背景下,打造詩歌文化品牌,上接云端,下接地氣,爭取成為中國現代詩發展的一個經典案例。四路并進:創作、理論、朗誦、普及,打造立體詩歌文化;開放發展:聯合、聯盟、聯動,置身華文文藝背景,立足三明,不惟三明,立足詩歌,不惟詩歌。打穿地域封閉和文藝模式壁壘,在互動中提升詩意境界。
(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詹昌政)
(本文圖片來源于資料)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位列40位!2019年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2019-12-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