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農村民眾的幸福指數?新農村建設要有內涵。生態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永安上坪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優勢,在科學流轉,盤活要素的同時,開展村企合作,讓城市資本進山,增強山村發展后勁;在帶動村民勤勞致富的同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切入點,通過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從更高層次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如今,村企合作開出“富貴花”,整個村落猶如一個開放式的農民公園,村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人間最美四月天,國色天香牡丹艷。時下的上坪村,盛開的牡丹正向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展現著“南方牡丹仙境”的魅力。4月1日上午,位于永安市上坪鄉的上坪村迎來了這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光,由福建省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主辦的“天斗養心·花海養眼”永安天斗賞花游活動在這里舉行開幕式,雍容華貴的牡丹,讓無數步履匆匆的游客停下腳步,陶醉其中。
“能有今天這場面,要感謝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是他們給上坪村帶來這么大的發展變化啊!”村民陳國汀看著一波波涌入的游客,樂呵呵地說,3年前,僅靠竹山這單一收入的上坪村民,每年清明筍期一過,就紛紛外出打工。如今,福建省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后,加強了與村民的合作,景區的效應已日漸顯現,示范區的發展生機盎然。自2013年10月以來,短短兩年半不到的時間,該村就由一個荒土野墺、垃圾成堆村,變成了房屋整潔、花香草綠的旅游村,村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繪好“鄉村美”圖畫
走進上坪村,一幢幢嶄新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翠林中,一條條平順整潔的道路蜿蜒至村民家門口,庭前屋后的花香撲面而來,猶如走進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
“路邊開滿花,公園在我家,門前有樹蔭,河里有魚蝦。”談起村里人居環境改善這個話題,坐在門前曬太陽的老人陳紹騰,用幾句群眾傳唱的順口溜簡潔、形象地“繪”出了一幅鄉村美圖畫。
上坪村距永安市區24公里,海拔1200米,毗鄰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九龍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生態旅游資源極為豐富。
“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項目,就是充分利用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優勢,開發建設森林生態休閑旅游,建成我國東南最大的牡丹基地高山花海。”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清山介紹,示范區的開發建設,為推進“鄉村美”、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和出行條件,為發展該市旅游產業開拓了新的渠道。
自2013年起,天斗生態有限公司先后投資數百萬元用于上坪村的衛生環境整治,完成了上坪村兩公里防洪堤建設及河道清理、上坪村街道的管線下地改造工程,并資助上坪村進行村街道的立面改造工程,對上坪村主街道兩側的房屋重新進行修繕、改造,為村里購置了垃圾清運車、公用垃圾箱(桶)等設施,承擔了上坪村每月的公共衛生清理費用。公司還牽頭聯合鄉政府、村兩委共同成立了“村衛生整治委員會”,制定了《村規民約》,加強環境衛生習慣的宣傳教育與管理。
為把上坪村打造成美麗的“花園”,從2014年起,公司還免費向村民提供牡丹花苗,鼓勵村民庭前屋后種植牡丹花,每年在村民中舉辦“最美農家庭院牡丹”評比活動,帶動村民美化自己的家園。2014年共評選出20余戶“最美農家庭院”,發放獎金3萬余元,這些活動和辦法激發了村民共同參與美化家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通過進行季相化、林彩化改造,形成以上坪村為中心,匯集周邊的甲圣村、鐵釘石、西溪等村落高山花海村。
做活“百姓富”文章
依托上坪鄉區域內九龍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眾多自然與人文景觀和完好的生態體系,福建省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項目。
項目按照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建設規劃,向當地農民流轉土地約5000畝,其中林地約4000畝,農田約1000畝,使上坪鄉上坪村這些高海拔地區的山林和山壟田充分得以開發利用,進一步盤活了資源,提升了農業要素價值。
“在科學流轉,盤活要素的同時,讓城市資本進山,增強山村發展后勁。”陳清山說,為經營好流轉土地,福建省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發揮長期經營商品貿易的資金優勢,總籌措并計劃投入約16.6億元介入林業生態產業開發,專門成立了竹業公司和花卉公司經營農田和林地。項目建設期10年,已被列入省重點項目。
“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建設,填補了永安市農村花卉游的空白。”陳清山說,通過發展生態游,促進森林人家和配套旅游產業發展。兩年來,公司投資建成了百花園酒店、木屋別墅區、天斗小院等旅游接待設施,并投入幾千萬元租賃荒山荒地,建成高山花卉觀賞景區、高山綠色蔬菜種植基地等。
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建設,涉及森林經營、花卉管護、旅游開發、餐飲接待,需要并消耗大量農村勞力,天斗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現有員工近300人,除少數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外均聘請當地農戶。人均工資每月2400元左右,年可增加村民收入近10萬元。
“我到公司快3年了,負責基地花卉種植技術的管理和指導。公司租用了我家5畝地,每月除了領取3000元的聘用工資外,還有每畝年300元至500元不等的地租收入。”今年68歲的陳國汀說,公司不僅推進了“鄉村美”建設,還拓寬了村民的就業路,全村50%以上的村民除了有一份固定的地租收入外,還能在公司上班領取工資。村民小楊種過莊稼,外出承包過建筑工程業務,
前年7月他回到家鄉,與其他村民一樣,一口氣和公司簽訂了50多畝的土地流轉合同。
“我通過土地流轉,不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而且還能在公司上班,發展牡丹園可是我們的一塊‘寶地’呀!”這是小羅最樸實的想法。
和諧發展,村企共榮。如今,上坪村有了溫馨舒適的食宿環境、美麗浪漫的高山花海、清新自然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如今,年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最高峰日游客量近萬人。
建美“牡丹園”風光
牡丹為花中之王,有“國色天香”之稱,每年4月開花,朵大色艷,奇麗無比,花多重瓣,姿豐典雅,花香襲人,人們把它作為富麗繁華的象征,稱之為“富貴花”“百兩金”。
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牡丹園,是一片優美的花園,臨近花期,越發顯得風景怡人。沿著一條平整的水泥路,緩緩前行,那濃密的樹蔭,微風起處,翠花搖曳,忽的豁然開朗,一片牡丹正爭芳吐艷,香氣濃郁,正所謂“國色鮮明舒嫩臉,仙冠重疊剪紅云”。
“牡丹園分三期建設,現有牡丹56個品種,2萬余株,七大色系,更有百年牡丹、什錦牡丹等珍稀品種,是我國東南地區最大的牡丹觀賞園。”陳清山介紹,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項目建設還充分利用上坪村周邊約600畝現有農田和林地,種植喬木有猴頭杜鵑、紅楓、日本晚櫻等,建成梅園、梨園、櫻花園、紅楓林等;花卉種植成功引進醉蝶花、硫華菊、冰島虞美人、薰衣草等品種,其中芍藥園、油菜園、馬鞭草園、波斯菊園等已經形成基地,與牡丹園相互映襯,增加游客看點,做足“牡丹園”風光,使上坪四季有花、時時有景。
目前,天斗生態文明示范區項目已完成投資2億余元,建成了百花園酒店、牡丹觀賞園、木屋休閑別墅區天斗小院等,獲得了國家旅游局和農業部頒發的“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稱號,還入選了國家旅游局聯合國家開發銀行等9家銀行評選的“2015年中國旅游投資優選項目”。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黑衣帥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