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1日報道(福建日報見習記者 王玥明 通訊員 占新輝)“段主任您好,我們收治了一例病因復雜的患者,急需您幫忙會診……”日前,在南平市浦城縣盤亭衛生院,醫生李凱斯通過浦城縣總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向縣總醫院的段小洋副主任醫師求助,一場“隔空”會診緊急開啟。
陳大娘被送進衛生院時,面色慘白、心慌氣喘、極度虛弱。經初步檢查診斷后,李凱斯確定老人病情危急,情況不容樂觀,便迅速向遠程會診中心工作群發出申請。段小洋第一時間回應,即刻進入會診狀態。
通過遠程會診中心視頻系統,李凱斯和段小洋共同查閱了患者陳大娘的病歷、檢驗檢查結果等,約30分鐘的緊張會診后,確定了治療方案。
醫務人員迅速按照方案行動,終于,陳大娘的癥狀有所緩解,轉危為安。
“不用出鄉鎮,就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得到縣醫院專家的診斷和治療意見,方便又放心!”陳大娘的家屬拉著醫護人員的手連連道謝。以往,從盤亭鄉去縣總醫院治療,需乘班車約一個半小時,而今,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讓山區群眾的就醫路不再遙遠,讓生命通道更加暢通。
這緊張又暖心的一幕,正是南平市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南平市深入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將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作為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抓手,創新縣域醫共體“三包四單七協同”機制,推動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從“縣級強”邁向“縣域強”。
“通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讓群眾不僅能在家門口‘看上病’,而且能‘看好病’。”南平市衛健委體改科科長占新輝介紹,所謂“三包”,就是把保障老百姓看病的基本醫保基金、防病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和財政補助資金打包給醫共體,由整個醫共體負責老百姓的看病就醫和疾病預防。
“四單”即建立政府辦醫責任清單、部門分工權責清單、醫共體內部運行清單和衛健部門監管清單,實行清單制管理,進一步厘清醫共體建設責任邊界。就像在患者陳大娘的會診中,“四單”明確了段小洋等遠程專家與李凱斯等當地醫生的分工,確保他們能夠放手合作、緊密配合、及時救治。
“七協同”即專家資源、人員管理、醫療技術、藥械保障、雙向轉診、醫防融合、信息共享這七個方面實現上下協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貫通,凝聚成強大的醫療合力。
連日來,政和縣熊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4+N”全民健康服務團隊帶著醫療設備,穿梭在各個人口密集的小區。周末,小區的空場地便是他們的臨時“攤位”,在此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把健康關懷送到居民家門口。
“平時要上班,請假去醫院檢測血糖太折騰,現在有醫生周末上門測血糖、指導用藥,真是上班族的福音啊!”居民張阿姨稱贊道。
群眾頭疼腦熱不用再跑大醫院,離開縣域到處奔波,在基層就近就能看好;若患上某些重疾,借助遠程醫療、名醫工作室,在家門口也能接受上級醫院的優質服務;慢性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還能就近享受貼心的網格化健康管理……依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南平縣域醫療衛生資源更加“緊密”,基層健康服務“網底”愈發堅實。
早在2021年,南平市10個縣(市、區)均由縣級公立醫院牽頭建成醫共體,已覆蓋139家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達到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評判標準。
目前,南平縣域醫共體遠程會診、醫學影像、心電診斷、臨床檢驗、病理檢查、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六大中心”持續推進,截至2024年12月,累計服務基層群眾111.97萬人次;卒中、胸痛、呼吸診療、創傷等急診急救“四大中心”建設進一步深化,截至2024年12月,累計為基層提供急診急救服務29.16萬人次。截至2024年11月,南平市縣域內住院量占比、基層診療量占比分別提升至67.59%、59.9%,分級診療體系日臻完善,推進“醫”路暢連山區。
責任編輯:趙睿
- 南平:“企呼我應”精準助企2025-01-20
- 福州南平開展環境監測協作行動2025-01-02
- 省建工集團南平分公司:2024碩果累累,2025揚帆起航2024-12-31
- 大本鐘獎“非遺向世界·茶文明共建”活動走進南平2024-12-31
- “武夷山脈南北薈·鐵城鉛山許山盟”2024南平市文旅(邵武-鉛山)推介活動在鉛山縣葛仙村度假區精彩亮相2024-12-28
- 協同發展繪藍圖,抱團融合譜新篇——集團南平地區權屬公司聯合中標南平市公路應急搶險和養護中心項目2024-12-25
- 南平:迎賓客引人流促消費促發展2024-12-25
- “數智”領航,攀高逐新——省級科技獎項+2!南平分公司項目再次在BIM大賽中斬獲佳績!2024-12-17
- 福建南平:冬日梯田美2024-12-17
- 綠色高質量資源,何以集聚南平2024-12-11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南平舉辦“朱子杯”中華詩詞大會2025-01-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