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如何及時有效化解?松溪縣探索推行“鄉警回歸”“村警回家”工作機制,用鄉音鄉愁解疙瘩化矛盾,更好服務企業、服務群眾,大大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老”民警回老家
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如何串起千條線,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走進松溪縣公安局指揮中心,記者通過大屏幕看到,該縣現有9個鄉鎮,9名“鄉警”分別在轄區搭建起最小的警務單元。“牢記從警為民初心,以鄉賢‘回家’反哺家鄉、回饋桑梓的心態,積極主動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松溪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陳仁輝介紹,2021年底,松溪縣因地制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省率先推出“鄉警回歸”工作機制。
據悉,該縣向50歲以上民警發出“招賢榜”“倡議書”,從中擇優選拔9名民警回到出生地或成長地派出所擔任“鄉警”,發揮他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融入鄉村、傾聽鄉音、化解矛盾。一年多來,回鄉民警們有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提高了各類基層矛盾糾紛的調解成功率,讓“平安松溪”建設更加扎實深入。
松源鎮的“鄉警”劉加旺在鎮里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另一個是服務全鎮的“鄉警”。這樣的角色,給劉加旺在鄉村工作提供了許多便利。
陳某與范某是松源鎮西門村的一戶二婚重組家庭,2022年10月以來,夫妻二人因感情瑣事經常吵架,甚至動手打架。他們在離婚過程中,就財產、債務的分割及戶口分戶問題產生矛盾,多次報警。
“老劉,東門村你熟,這事辛苦你去一趟。”在城關派出所所長伍世鋒看來,只要劉加旺出馬,不少糾紛就會迎刃而解。
劉加旺先是通過走訪雙方的親朋好友及子女,了解矛盾過程。到今年3月,他前后共調解了近10次,最終讓陳某夫婦達成和解協議,避免一起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家鄉話中守平安
“村里的陳某和鄰居為了一塊地爭了很久,最近因為砌圍墻,兩家人估計又要吵起來。”“村里前段時間車禍事故的家屬又準備去肇事公司鬧了,說不賠償那么多錢不罷休。”3月31日,鄭墩派出所“鄉警”吳昌盛來到村里入戶走訪,許多村民拉著他聊天,提供村里治安的“一手資訊”。
“通過和群眾用本地方言交流交心,讓群眾成為我的‘千里眼’‘順風耳’,從而及時掌握轄區社情民意、風險隱患、違法犯罪線索,精準把脈轄區治安情況,精細落實防范處置措施。”吳昌盛說。
在農村,電信網絡詐騙、養老詐騙時有發生。溪東派出所“鄉警”施建生每次到村走訪,都會帶上宣傳手冊。當“鄉警”后,他踏遍了溪東鄉的每一個村,守護著家鄉的平安。村民看到他,拿出手機圍著問:“老施,我手機收到這個短信,讓我點擊就有紅包是真的嗎?”“微信有人加我,說60歲以上老人能點鏈接領補貼,有這個業務嗎?”
松溪縣人大代表、城東社區黨支部書記龍菲認為,“鄉警”們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能更好地融入鄉村、社區,了解村居治安的“風吹草動”;面對家鄉的矛盾隱患,能做到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鄉警”從警時間長、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鄉親們對“鄉警”也知根知底,既對“鄉警”工作形成有力監督,又信任“鄉警”的作用,從而進一步筑牢鄉村平安穩定的基石。
“鄉警”延伸到“村警”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珍惜、推廣、創新‘楓橋經驗’20周年,作為基層公安,我們要在實踐中堅持好、發展好這一寶貴經驗。”陳仁輝介紹,實施“鄉警回歸”工作機制以來,9名“鄉警”共調解矛盾糾紛130余起,同一糾紛重復報警數同比下降49.5%;警民關系更加密切,轄區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達99.71%。
為筑牢社會治理根基,松溪縣公安局及時總結經驗,于今年1月印發完善“鄉警回歸”工作機制,同時啟動“村警回家”探索,延伸推動民警回到出生地的村(社區)任“村警”。“村警回家”明確推動全局134名民警分批下沉到全縣102個建制村、10個社區,實現“村警”全覆蓋,進一步推動警力下沉。
“‘村警’每季度到聯系村(社區)開展工作不少于1次,如遇重點工作、重要節點要隨時下沉。”松溪縣公安局黨委委員、政工室主任蘭欽明介紹,目前已有第一批51名“村警”下沉到46個村(社區),積極與村居工作人員聯手分析轄區治安特點,并開展防范電信詐騙、交通安全宣傳,推動實現社會治理的基礎更牢更實。
隨著民警回鄉機制的深入實施,2022年以來,松溪縣公安局接報矛盾糾紛警情持續下降,執法滿意率躍居南平市第一,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記者手記
新時代“楓橋經驗”怎么創?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答案。
松溪縣域面積不大,共轄9個鄉鎮,從全縣公安系統遴選9名“鄉警”,一對一服務當地群眾,傾聽基層心聲,解決實際困難,用鄉音鄉情化解矛盾糾紛,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
如今,松溪又將“鄉警”拓展到“村警”,實現服務對象更大范圍的覆蓋,更利于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從歷史維度看,“楓橋經驗”之所以能在楓橋這樣一個鄉鎮誕生,離不開當地獨有的環境、傳統等。從一個鄉鎮走向全國,得到豐富發展,是各地結合實際、堅持發展的結果。
從現實維度看,地處閩北山區,松溪的探索實踐,既尊重歷史,又關照現實,是一次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因地制宜的守正創新、豐富拓展,賦予了“楓橋經驗”新內涵。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松溪作出了積極回答,也為全省各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本報記者 嚴順龍 通訊員 伊艷麗)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松溪:盤活鄉村旅游資源 實現破局“出圈”2023-05-10
- 松溪縣推行“吃茶話事”工作機制 問需于民2023-04-11
- 借力良種,松溪茶業再擴版圖2023-04-04
- 松溪縣:茶香小院“三六五” 鄉村共建好幫手2022-11-07
- 松溪縣探索紅色騎手五員工作法 助推外賣小哥融入基層社會治理2022-09-07
- 福建松溪:全力排澇 恢復生產生活秩序2022-06-22
- 福建南平:中國電信抗洪搶險保通信2022-06-21
- 南平市防暴雨洪水應急響應調整為Ⅱ級2022-06-20
- 閩人智慧丨松溪百年蔗的傳奇與新生2022-06-18
- 茶香花美,共繪松溪新圖景2022-06-16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光澤生物質發電廠全面投產 每年35萬噸農業廢2023-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