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三屆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將于11月24日在福建南平召開。作為本屆峰會重頭戲之一,國家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與福建省金司南金融研究院聯合編撰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將在會上發布,報告將全面解讀資管新政元年,研判未來發展趨勢,為資產管理行業提供實踐指導和決策參考,助推各資管機構更好地把握行業發展脈絡,助力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據介紹,報告將從六個細分領域總結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情況:銀行理財迎來新機遇,財富管理業務被置于更重要的地位;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持續推進;保險資管充分把握養老金市場機遇,得以規范穩健發展;信托業回歸本源,積極探尋轉型之路;基金業逆勢創新,加強行業規范任重道遠;財富管理大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理財進入蓬勃發展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從2020年開始,每年在南平發布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這份報告正成為資管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參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資管行業持續加快市場化改革轉型步伐,管理規模穩健增長,風險抵御能力持續加強,已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報告》中備受期待的資管指數和行業報告,不僅是行業內的首創之舉,也是旨在打造成為專業、權威的資管研究IP,或將成為全國資管行業的內容名片,引導全國性金融資源有效匯聚,更好地助力區域金融產業規劃及金融聚集區建設,進而助推資管行業反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十年破局,新政開啟
2013年以來,中國“大資管”行業跨界競合與混業經營的態勢加速形成,牌照放開、渠道擴充、投資拓寬等資管新政打破了資產管理業務分業割據的局面,資產管理行業步入具有競爭、創新、混業等特征的“大資管時代”。近年來,在嚴格監管和有序發展的新形勢下,特別是《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產新規》)推出以來,資管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另外,據《報告》發布者介紹,隨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居民資產配置拐點加速到來,年輕群體的線上理財意識與需求不斷提升,資管行業或將出現一些新現象、新特征與新趨勢。
在新舊過渡之際,《資管新規》在多個方面進行了更細致的規范,例如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這一部分,新規和原有規定均以“風險匹配”原則為核心,并進一步指出不允許對產品進行拆分;在對資金池的定義上,去除了期限錯配的定義,看似放寬了要求,但實際上新規則對期限錯配進行了更為具體的投資限制,非標與期限錯配的限制將使銀行理財承壓;原有規定對集中度采取“雙十規定”,即每個產品持有一家機構發行的所有證券市值不得超過該產品余額的10%;全部產品持有一家機構發行的證券市值,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的10%。資管新規則將后者放寬至30%。這都可能為未來的綠色金融產品的設計打開了方便之門。
此外,《資管新規》對中國金融行業發展的影響也十分深遠。
第一,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其意義就在于服務實體經濟。資管業務規范化運行,減少多層嵌套和資金空轉、縮短融資鏈條,有助于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第二,逐步優化中國金融市場結構。長期以來,中國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主導,直接融資發展不很充分。為了引導資產管理業務回歸本源,避免其淪為變相的信貸業務,《資管新規》或將逐漸改變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企業的一部分融資需求也會轉向直接融資,倒逼國內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不斷豐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工具。同時,打破剛性兌付將提高投資者對股票和債券的需求,帶動直接融資發展。
第三,推動中國金融迎接新一輪對外開放。打破剛性兌付、強調獨立運作,將提高金融機構的主動管理水平,提高中國金融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資管新規》下,剛性兌付將不再可行,資金池也將得到嚴格規范。不僅如此,《資管新規》大幅提高了合格投資者門檻,使風險匹配原則得到有效遵循,確保“打破剛兌”的實際執行。這將從根本上完善金融市場定價功能,使風險和收益相匹配。
2022年是《資管新規》執行的元年。伴隨著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新規過渡期的結束,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也開啟了“綠色”轉型升級之路。綠色資管是踐行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資管機構服務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面對國家能源結構轉型的新舊動能轉化關鍵時期,資管機構應整合金融資源,有效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和綠色信托,聚焦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提升“綠色資管”供給側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綠色金融,生態資管
目前,經濟發展中的三大長期風險(人口老齡化、自然資源缺乏、氣候變化)均與氣候和環境相關,越來越多的發達經濟體通過推動綠色金融市場建設,拓寬綠色技術企業融資渠道,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面對內部轉型壓力增大和外部低碳經濟加速,以創新產品和服務助力“雙碳”目標,綠色資管行業將迎來歷史性機遇。而面對內部的規范轉型和外部的復雜環境,資管行業發展轉型的步伐從未停滯。
為進一步梳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歷程,科學跟蹤行業最新動態,把握未來發展方向,歷年《報告》編制了“中國武夷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指數”,指數編制兼顧金融理論與資管實踐,充分考慮全面性和數據可得性,選取資管規模、資管產品、經營效益和人才資源等四個一級指標,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托業、基金業等五個行業作為二級指標,力求客觀、量化地反映“大資管時代”以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動態變化趨勢。
當前,銀行理財已成為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資管產品類別,截至2021年底,市場規模已達29萬億元。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十年來實現平穩較快發展,逐漸縮小與銀行理財之間的差距,規模從2012年末近3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末的25.56萬億元,成為大資管時代的中流砥柱。中國保險業總資產從2012年底的7.4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2012年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為7.47萬億元,截至2021年末,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0.55萬億元,位列資管行業第四。(數據來源:《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和《2017-2022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綠色金融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資管行業正在努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資管作為轉型創新的重要方向。目前,銀行理財、信托、債券、公募基金均以實際行動支持綠色產業,立足綠色經濟發展,發行了多只綠色資管產品。以福建為例,興業銀行在全省首創“綠色支行”,并獲上級行在“十四五”期間不低于200億元綠色融資授信的傾斜支持;省金融監管局透露,今年1—9月,全省共有16家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共計21筆128.88億元,同比增長11.53%。作為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南平,打造“林業綠金、工業綠金、農業綠金”系列產品,形成了“科特貸”“綠色轉型貸”“林業碳匯貸”“農興寶”“武夷山水品牌貸”“一元碳匯聯名卡”“綠色打分卡”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大資管時代風云變幻,每一個年度都體現了向上發展的蓬勃力量,洞察現在,開創未來。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家照 高建進 通訊員 何金月)
責任編輯:趙睿
- 南平姑娘陳春香去世后捐獻器官救七人:人這一輩子最后總要留下點什么2022-11-23
- 南平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2-11-22
- 南平溪后村:有了“科特派”,振興路上百合香2022-11-21
- 2022第三屆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11月24日揭幕,金融大咖共話新發展2022-11-16
- 離世農民工捐器官助5人“重生”2022-11-16
- 南平順昌:古村銀杏黃了2022-11-14
- 福建南平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召開換屆大會2022-11-11
- 南平市已上線152項“免申即享”惠企政策項目2022-11-07
- 南平建陽區:比武練精兵 實干論英雄2022-11-03
- 福建南平:金黃色稻谷進入成熟收割期2022-11-01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南平姑娘陳春香去世后捐獻器官救七人:人這一2022-11-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