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玉女峰 黃海 攝
武夷山國家公園近日官宣,新發現鳳仙花科新種——武夷鳳仙花及蘭科新種——武夷對葉蘭。這意味著該國家公園在新物種發現之旅上又有了突破。
一方面,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為破壞的原生性森林資源,保存了世界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得天獨厚;另一方面,這里是典型的南方集體林區,以茶業、旅游業為代表的生產生活活動頻密,生態保護與區域發展的矛盾一度較為突出。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為解題的重要抓手。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首站便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他指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九龍治水”局面如何終結?
【背景】
自1956年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地——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設立以來,全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自然文化遺產、濕地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超過1.18萬個。在加強了生態保護的同時,保護地空間破碎化、邊界不清、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在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前,武夷山已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等5個頭銜。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原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蘭思仁說,上世紀90年代,每逢冬季枯水期,武夷山的竹排便沒法發,下游建攔水壩,上游就要建更大的,甚至想要建水庫。除了上下游之間的利益之爭,一座山有林業、住建、水利、文化等6個部門同時在管,統一有效的保護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導致“九龍治水沒水喝”的局面。
整合保護地,形成統一、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是改革的底層邏輯。由誰來統領?
在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相關調研中,學者爭論不休。最終,“國家公園”這個概念脫穎而出,并成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十項重點改革任務之一。
國家公園體制發端于美國。始建于1872年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全球首個國家公園。如今,全球已有15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超過3300個國家公園,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
在官方論述中,中國版國家公園在自然保護地體系中居主體地位,其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更具國家代表性和典型性,以保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為根本目的,強調執行最嚴格的保護。
具有“國家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武夷山毫無意外地被選中,成為全國10個試點區之一。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復《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2017年,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由省政府垂直管理,原保護區管理局、景區管委會等機構不再保留。隨后,《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試行)》《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及5個專項規劃、11項管理制度、12個規范標準相繼出臺。
從此,武夷山生態保護告別“九龍治水”,迎來國家公園時代。
武夷山國家公園整合了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曲溪光倒刺鲃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5種類型保護地,規劃總面積1001.4平方公里,跨武夷山市、建陽區、邵武市、光澤縣4個縣(市、區)9個鄉鎮29個建制村。
統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新體制呼之欲出。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林雅秋表示,通過摸索,如今明確了國家公園管理局、省直有關部門和所在地各級政府權責劃分,建立了主體明確、責任清晰、相互配合的管理機制。從此,武夷山生態資源管理體制由分散、多頭、低效向統一、垂直、高效管理轉變,管理職責由模糊不清、交叉重疊向權責清晰、協同配合轉變。
如何執行“最嚴格的保護”?
【案例】
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成立之前,九曲花海旅游項目已通過招商引資落地星村鎮,投資近2000萬元。但該項目與后來國家公園整體規劃并不相符。除了退出,沒有其他選項。
與其他試點區比,武夷山國家公園面積不算大。但地處南方集體林區,武夷山國家公園內集體土地占比66.6%,集體林和個人林占比58.5%,面臨的情況比很多試點區復雜得多。
武夷山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尤其是2006年前后武夷山巖茶、紅茶占領全國市場后,價格水漲船高。從中嘗到了甜頭的茶農、茶企,開始違規擴邊種茶,甚至毀林種茶。
茶農先把地上的灌木砍掉,將喬木剝皮,等它死了,再打草甘膦,林子里時常可見廢棄的農藥瓶子。茶葉采收后需要大量制茶廠房,但當地規劃未跟上,缺乏集中的生產區域,大量違建隨之產生……
武夷山國家公園執法支隊支隊長劉國富說,山上毀林種茶,山下違建,成為武夷山國家公園很長一段時間里的亂象。
生態保護第一,是國家公園的天職。整合執法機構,集中行政執法,實行網格化全覆蓋管理,以零容忍的高壓姿態推進拔茶山、拆違建,構建智能化管理平臺,通過購買社會化服務組建專業化巡護隊伍……
一項項措施落地后,執法人員很快發現,生態保護難免要動老百姓的奶酪。協調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遠比想象中復雜。
武夷山國家公園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呂兆平分析說,光靠幾十個人組成的執法隊伍,力有所不逮。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聯防聯動、共建共治。
2019年底,時任武夷山市星村鎮鎮長(現為該鎮黨委書記)的曾智敏多了一重身份——武夷山國家公園星村管理站站長。這個新頭銜讓她產生了“我也是國家公園人”的身份認同。定期與國家公園召開聯席會議,聯動開展毀林種茶、兩違執法,進村入戶宣講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防控……曾智敏的加入,解決了國家公園管理中的“腿短”問題。
把地方力量納入國家公園隊伍,正是聯防聯動的具體實現方式。
如今,武夷山國家公園涉及的6個主要鄉鎮已分別設立管理站,站長由鄉鎮長兼任,負責協調、調動所在鄉鎮力量。他們的轉任、提任,應事先征得國家公園管理局同意。同時,相應成立6個執法大隊,與管理站合署辦公。
林雅秋表示,創新管理體制,強化與地方政府合作,開展聯合整治行動,使保護國家公園生態成為管理局和地方政府共同的主體責任。
吳偉同樣有兩重身份——武夷山市委常委、副市長和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在聯防聯動中扮演著橋梁角色。
吳偉介紹,在協調九曲花海旅游項目退出過程中,一開始投資人閉門不見。吳偉和執法人員花了大量時間宣講國家公園理念,并對所有與整體規劃不符的項目“一碗水端平”,這才做通了投資人的思想工作,說服其原有項目退出國家公園。
雙方并沒有因此變成冤家。在地方政府的牽線與支持下,投資人有意在國家公園外發展生態農業等新項目。企業負責人表示,政府層面在國家公園范圍的執法力度這么大,今后武夷山生態環境只會越來越好,發展生態農業大有可為。
武夷山如何不變“無衣衫”?
【政策】
武夷山國家公園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涵蓋生態公益林保護補償、天然商品喬木林停伐管護補助等11項生態補償內容。其中,針對毛竹林實施的地役權管理,是武夷山國家公園首創。
執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是國家公園的首要任務,但不是全部。
蘭思仁分析說,自然保護地要避免走上極端,陷入“飯都吃不飽,猴子養那么肥”“武夷山變‘無衣衫’”的窘境。保護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把生態保護與區域發展這對矛盾統一于國家公園體制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武夷山,保護與發展的矛盾,首先體現在被封印的“綠色資產”。
武夷山國家公園試點區森林面積978.91平方公里,其中集體林與個人林面積527.76平方公里,這些林子曾是當地林農重要收入來源,卻因地處自然保護地而采伐受限。“綠色資產”既不能變現,也不能流通。
上述的生態補償政策,就是實現“社會得綠,林農得利”的有效辦法。
近日,星村鎮程墩村王卓英等14位村民與國家公園管理局簽訂毛竹林地役權管理合同。
依據合同,這14人所有的477畝毛竹林權屬不變。未來10年,在原有生態公益林補償金的基礎上,他們還可獲得每畝每年118元的生態補償金。但他們不得再開展采伐竹材、采挖竹筍等經營活動。每年年終,國家公園管理局將對實施地役權管理的毛竹林進行檢查驗收。
目前,整個試點區已有4.5萬畝毛竹林實施地役權管理。
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部部長廖傳平認為,實施地役權管理后,毛竹林的林地、林木權屬不變,國家公園則獲得毛竹林的經營管理權。通過統一管理,可以減少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的人為活動,同時保證林農的權益。
此外,針對茶業,在嚴控違規擴種的基礎上,武夷山國家公園在存量上做文章,引導廣大茶農開展生態茶園改造,“用10%面積的發展,換取90%更重要區域的保護”。
在星村鎮燕子窠,隨處可見“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遠離化肥農藥、施用有機肥”的生態茶園。
武夷山市永生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舟,在國家公園的倡導下率先投身生態茶園改造工作。其第一片示范基地位于九曲溪上游,面積1200多畝,其中,200多畝用于套種珍貴闊葉樹,由國家公園免費提供苗木。
方舟說,一方面,櫻花、桂花、羅漢松、竹柏、楠木、紅豆杉、銀杏等闊葉樹,確保了生物多樣性,重構了茶園生態系統;另一方面,推動農藥化肥減量,產出的生態茶在外形、湯色、香氣、滋味等品鑒指標上有更加優良的表現,在市場端更受青睞。
在處理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上,武夷山國家公園作出許多有益嘗試,但這依然是個未結題的課題。
在吳偉看來,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有賴于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他的設想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在堅持嚴格保護的前提下,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參與林業碳匯交易,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林業生態保護,進一步激活綠水青山的生產力。
本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吳炳賢
責任編輯:趙睿
- 武夷山國家公園啟動生物資源本底調查2021-04-15
- 習近平福建行丨生態有術 發展有路——首站走進武夷山2021-03-23
- 罕見!武夷山國家公園內拍攝到穿山甲白天出洞2021-02-20
- 武夷山國家公園舉辦生態監測主題科考活動2020-12-03
- 武夷山國家公園:創新為弦,奏響人與自然協奏曲2020-09-01
- 武夷山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出臺2020-07-03
- 閩贛兩省探索共建武夷山國家公園2020-04-20
- 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印發2020-01-03
- 《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將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2017-11-27
- 武夷山國家公園擬實行分區管理分類保護2017-07-21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聚焦“碳中和”,2021第二屆中國資產管理武夷2021-05-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