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些平臺,對我們找零工太方便了!”近日,泉港區啟動2023年公共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專項活動,現場舉行“1小時靈活就業”智慧服務平臺與“餓了么”共建儀式,并為全區7個零工驛站及14個零工就業聯絡點授牌,進一步暢通就業渠道。
2022年以來,泉港區創新打造線上+線下“1小時靈活就業圈”模式,線上開發“1小時靈活就業”智慧服務平臺,免費為企業及商家、靈活就業人員、消費者搭建三方共享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服務入駐、需求發布、就業意愿申報、工資自動結算、服務評價等一站式服務。“經過一年多運營,目前入駐商家190多戶,幫助7000多人次實現靈活就業,促成各項服務7000多單。”泉港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主任林旭升說。
線上精準對接
“這單空調維修就接下來了,一會讓工人過去。”6月30日,在峰尾鎮郭厝村吉祥家政服務中心,老板祝勇正在微信小程序“1小時靈活就業”智慧服務平臺上點擊“確認接單”,這是他和妻子經營的這家家政服務店當月接的第221單。
得益于“1小時靈活就業”智慧服務平臺提供的公益“云服務”,現在只需申請入駐平臺發布服務信息,客戶通過平臺下單,就可實現供需雙方精準對接。
“我們從安徽來泉港做家政服務十幾年了,以前都是老客戶光顧得多,現在通過‘1小時靈活就業’平臺,接單更多更便捷,生意越來越有盼頭了!”祝勇笑道。
“不僅商家可以發布服務需求,求職人員、家政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村工匠在申請入駐平臺后,發布求職意向或鐘點服務,即可與雇主實現精準匹配,從業人員接單后1小時內提供上門服務,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林旭升說。
有別于傳統就業模式,靈活就業是勞動者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對拓寬就業新渠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為充分發揮靈活就業“蓄水池”作用,泉港區還將“1小時靈活就業”智慧服務平臺延伸對接泉港人社直播間、“就業泉港”視頻號、“泉港就業”微信公眾號及“想就業來找我”小程序等新媒體、新平臺,推進就業數據匯集共享,實現1小時就業網絡區內全覆蓋。
為做好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泉港區人社部門還建立平臺服務評價機制,推廣使用靈活就業示范合同文本及持證上崗制度,進一步規范平臺入駐程序,加強對平臺的全程監督。進駐平臺的商家須簽訂承擔責任聲明書,平臺從業人員由政府或第三方每年統一購買意外保險,其間勞動者合法權益由平臺動態跟蹤,及時提供服務保障。
線下服務全覆蓋
“寶貝,把頭抬起來,棒棒的!”寧靜的夏日午后,今年53歲的林萍正在雇主家中為寶寶提供專業的全身按摩。這是她參加泉港區人社部門開展的月嫂技能培訓并獲得證書后,接到的第六單服務。
“村里零工就業聯絡點會給我們介紹訂單,之前服務過的客戶也會幫我介紹,現在每個月有近萬元的收入。”初中畢業的林萍一直都是家庭主婦,她說,當了月嫂后能為家庭減輕負擔,很有成就感。
為鼓勵和支持像林萍這樣的“4050”大齡勞動力靈活就業,圍繞打造“1小時就業圈”,泉港區線下建設覆蓋區、鎮、村三級的“1小時靈活就業”零工市場,區級升級改造零工(勞務)市場,引入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鎮級依托黨建+鄰里中心建設7個零工驛站;堅持村級延伸,全區101個村(社區)均設置就業服務窗口或招聘專欄。
同時篩選轄區各村(居)成熟的鞋面加工、手工繡花、速遞配送、家政服務等場所設立14個零工就業聯絡點,提供現場招聘、信息推介、人員匹配、技能培訓、政策咨詢等靈活就業公益服務,通過“點對點”對接全力促進零工轉移就業,實現靈活就業服務全覆蓋。
“我們整合全區靈活就業品牌資源,收集小微公司以及靈活從業人員技能信息,建立用工檔案和信用檔案,現有電工、焊工、月嫂、架子工等多工種技能人才5000多人,并免費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林旭升介紹。
依托三級零工市場,當地還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招聘進小區等主題活動,幫扶更多零工人員就業。推行“培訓+就業”模式,根據企業用工和市場需求,開展各類免費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和支持零工人員提升技能水平。(郭菲凡 林弘梫)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海絲紀錄片大會社會價值影像論壇在泉州舉辦 2023-07-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