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泉州市工信局獲悉,為落實泉州市碳達峰、碳中和以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重點專題決策部署,日前,《泉州市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方案》出臺,全力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產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明確,每年實施省、市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200項以上,力爭每年全市技改投資增速10%以上。 (泉州晚報記者 黃文珍 通訊員 蔡曉君 謝坤霖)
聚焦綠色數字實施四大重點工程
全力擴大技術改造有效投資,《方案》明確,聚焦綠色化、數字化,實施綠色化發展、智能化改造、信息化建設、數字化應用四大重點工程。
在綠色化發展工程方面,《方案》鼓勵企業選用綠色工藝和設備,采用輕量化、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綠色設計共性技術,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發展。每年實施以省級綠色工廠為示范的10個綠色制造項目。到2023年,全市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制造項目100個以上,綠色制造水平明顯提升,企業綠色發展理念顯著增強。
實施節能減碳項目,《方案》鼓勵工業企業實施節能減碳改造。推動石化、鋼鐵、水泥、火電等重點行業開展能效對標達標行動;實施鍋爐(窯爐)節能改造,電機系統能效提升、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重點工程。每年實施以火力發電機組節能技改、煉化廠余熱回收利用為示范的節能減碳項目50個,到2023年,全市累計實施150個項目,實現節能量10萬噸標煤。
每年推廣數字化生產線100條
在智能化改造工程上,《方案》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應用,推廣應用型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遠程運行維護等智能制造發展新模式,每年推廣數字化生產線100條。到2023年,全市力爭推廣數字化生產線550條。同時,支持企業基于安全可控關鍵技術裝備,在加工、裝配、檢測、物流等環節,建立數據采集分析系統和制造執行系統(MES),推動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連接。每年力爭培育數字化車間15個以上。到2023年,全市力爭建設數字化車間50個。
此外,《方案》鼓勵有基礎的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制造資源協同管理平臺,實現生產、經營、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優化。每年力爭培育智能化工廠1個以上。到2023年,全市力爭建設智能化工廠5個。
推進本地特色產業集群改造升級
對于信息化建設工程,《方案》提出,推動一批面向行業或面向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帶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SAP、華為、海石薈等3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龍頭作用,推進本地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力爭每年培育1~2個行業或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到2023年,全市力爭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10個。
堅持建平臺和用平臺雙輪驅動,《方案》支持廣大中小企業通過購買服務、租用系統,應用成熟的設計、管理、倉儲、供銷等云應用軟件和云服務,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實現中小企業設計、制造、服務資源與互聯網平臺初步對接。每年新增推動1000家企業上云。到2023年,全市力爭推動55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
支持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
在數字化應用工程上,《方案》支持培育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重點推動工業智能控制軟件、工藝過程分析模擬和優化軟件、供應鏈管理軟件的研發與推廣應用,研發支持裝備智能化、機電一體化、工業自動化的工業嵌入式軟件,提高基礎工業軟件及相關服務供給能力。力爭每年推廣5個工業APP典型應用案例,到2023年,全市力爭推廣工業APP典型應用案例20個。
推廣“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方案》提出,發揮省級“5G+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項目作用,推動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地方骨干企業結合5G技術開展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推動5G應用從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支持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加快典型場景推廣。力爭每年培育“5G+工業互聯網”項目8個,到2023年,全市力爭培育“5G+工業互聯網”項目30項。
在扶持政策上,《方案》從支持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實施技改成效貢獻獎勵、鼓勵基金參與技改投資、鼓勵首臺(套)關鍵技術攻關、支持企業建設研發機構、推動企業創新研發、支持綠色制造項目發展、支持企業發行綠色債券融資、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工業互聯網示范工作等十個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獎勵補助政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天使之手捍衛泉港!他們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2021-09-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