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让男人桶30分钟,黑人狂躁日本艳妇a片软件下载,美国色黄xxx大片,娇妻系列交换 纯肉高h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 常見四種騙術都不高明 教孩子技巧掌握防騙常識

兒童防拐防騙 早教育早預防

常見四種騙術都不高明 教孩子技巧掌握防騙常識

兒子幼時被拐走,22年后母親黃月琴與兒子余晶終于重逢。 (林勁峰 攝)

核心提示

近日本報報道了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督辦的特大拐賣兒童案在德化一審宣判,拖某某等9人被判犯拐賣兒童罪,張某才等4人被判犯收買被拐賣的兒童罪。一名兒童被誘騙拐賣,意味著至少一個家庭的破碎,每一個兒童失蹤案都讓人心碎,值得我們去反思。如何保護孩子,防止拐騙行為的發生?從社會到家庭,該如何形成合力,教會孩子遠離危險?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記者 王麗虹

常見四種騙術都不高明 教孩子技巧掌握防騙常識

不少小學開展了防拐防騙安全教育課程 (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供圖)

案例篇

從近幾年發生的兒童被拐騙事件中,記者發現,拐騙者采用的方法包括冒充熟人,以零食、玩具等誘騙,年齡尚幼的孩子很容易上當受騙。

案例一:

男子用糕點哄騙 2歲男童被拐走

2015年12月25日上午9時35分,在泉州臺商投資區洛陽邊防派出所,見到兒子余晶的第一眼,母親黃月琴立刻痛哭著撲向兒子,這個擁抱她足足等待了22年。自1993年7月兒子被拐后,一家人一直苦苦尋找,2015年12月23日DNA比對結果確認后,黃月琴一家迫不及待地從江西趕到臺商投資區洛陽鎮。

雖然時隔多年,但回想起孩子丟的那天,黃月琴依然記憶猶新。1993年,黃月琴一家人在石獅打工,公公婆婆經營一家小飯店,小姑幫忙照顧3歲的大女兒和2歲的余晶。當年7月13日早晨7點左右,兒子突然不見了。一名住在小飯店旁的工廠女工稱,她看到一名男子用糕點將余晶哄走。

為尋找兒子,黃月琴和丈夫辭了工作,騎著摩托車四處尋找線索。22年來,他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終于找到了兒子。

案例二:

“帶你去找媽媽” 幼兒園里騙走女孩

2012年12月14日11時許,惠安人曾某到女童盧某所在的幼兒園,謊稱自己是女童的親戚,并以“帶你去找媽媽”和“給你喝飲料”為誘餌,將女童騙出幼兒園,并藏于自己的租房內。2天后,盧某被惠安縣公安局民警解救。因涉嫌實施拐騙兒童行為,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曾某被惠安縣公安局刑事拘留。2013年2月17日,經司法鑒定所鑒定確認,曾某患有精神分裂癥,作案時處于發病期,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人。

2013年初,惠安縣人民法院受理了該起精神病人傷害兒童案,依法作出對其強制醫療的決定。承辦此案的法官解釋,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常見四種騙術都不高明 教孩子技巧掌握防騙常識

民警扮演“壞人”誘騙孩子,但沒有成功。 (王麗虹 攝)

防范篇

在日常生活中,誘騙、誘拐孩子的壞人都會使用哪些騙術?發現兒童被拐該又該怎么辦?泉州市公安局負責打拐的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答。

常見四種騙術 其實都不高明

該負責人介紹,壞人常見的騙術有四種。

騙術一:假裝求救。這是騙子常用的一個方法,他們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和好奇心,如:你能幫我一起找我的小狗嗎?將孩子誘騙走。

騙術二:糖衣炮彈。針對小孩愛吃愛玩的特點,有的騙子會跟小孩說,“我想去買冰淇淋吃,你要不要一起去?”或者哄騙孩子說要買玩具。

騙術三:編造故事。騙子還會編故事騙孩子,比如你爸爸出事了,你媽媽在醫院,讓我來接你等。或者你媽媽今天有事情來不了,我是她的朋友,她叫我來接你。

騙術四:假裝求助。謊稱問路讓孩子帶路,或需要其他幫助,利用孩子的善良拐走孩子。

“家長平時要多教育子女,莫要被陌生人的花言巧語欺騙。”該負責人表示,其實陌生人的騙術并不高明,主要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善心,家長應給孩子多打預防針。

教授孩子技巧 掌握防騙常識

警方提醒,兒童失蹤后不必等24小時,家長應立刻報警,公安機關將立即啟動兒童失蹤快速查找機制。接到兒童失蹤的警情后,警方會立即啟動查找工作,調動一切警務資源,第一時間組織查找,并及時免費采集失蹤兒童父母血樣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

市公安局負責打拐的相關負責人提醒,家長應該教會孩子背誦家庭地址、電話號碼、所住城市和小區名、父母親工作單位及姓名。教孩子不要隨意和陌生人搭訕,如果陌生人要求帶路,堅定地拒絕。多教寶寶學唱一些具有安全意識的兒歌,兒歌好學又好記,也可以整理一些關于防拐防騙的童話故事,每天晚上睡覺時把這些小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牢牢記住一些防騙常識,例如不和陌生人說話、不給陌生人開門等。教孩子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隨便將家里的事告訴陌生人,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等。家長不要將年幼的孩子單獨留在家中或店鋪里,帶孩子出門時,盡量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給孩子配備可定位、可通話的兒童手表。

常見四種騙術都不高明 教孩子技巧掌握防騙常識

去年年底,泉州市實驗幼兒園開展情景模擬,不少孩子被“壞人”騙走。 (市實驗幼兒園 供圖)

情景篇

為了了解現在幼兒防騙的意識強不強,昨日下午,記者邀請鯉城公安分局鯉中派出所鄭少華警官扮演壞人,到泉州市實驗幼兒園,冒充家長的朋友,用餅干、果凍、巧克力“誘騙”孩子,結果有一名孩子險些被騙。

用果凍和餅干誘騙

結果:沒有成功

參與實驗的孩子事先都不知情。昨日下午3時30分左右,穿著便衣的鄭少華出現在市實驗幼兒園的操場上,此時小班的小朋友正在自由活動。

鄭少華先與4歲的小女孩洋洋(化名)搭訕,“小朋友,你在這里干什么啊,你叫什么名字?”面對陌生人,洋洋有些防備,并未回答。接著,鄭少華拿出一包果凍說:“小朋友,這個送給你吃好不好?”

洋洋將雙手背在后背,搖頭說:“我不吃。”“我還有巧克力、奧利奧餅干,都給你吃好嗎?”鄭少華問,但小女孩還是堅定地搖頭拒絕。

整個過程,鄭少華和洋洋“僵持”了5分鐘左右,交流過程中,小女孩始終不怎么理會。

冒充家長朋友來接人

結果:險些成功

在幼兒園老師陳雪玲的提醒下,鄭少華提前知道了4歲小女孩瑩瑩(化名)的全名。他走到瑩瑩身邊,“瑩瑩啊,我是你媽媽的朋友,你媽媽今天單位有急事,沒辦法來接你,讓我來帶你回家。”

當自己全名被叫出時,可以感覺到小女孩對鄭少華的防備少了許多。瑩瑩問道:“但是還沒到放學時間啊?”“那我等你放學,好嗎?”鄭少華問。

當瑩瑩微微點頭時,旁邊一個小伙伴拉了拉她的胳膊,對她輕聲說:“不能跟陌生人走。”瑩瑩則對著小伙伴的耳朵輕聲說:“我不會跟他走的。”

以玩手機游戲誘騙

結果:沒有成功

此時,陳雪玲建議,“去年12月做‘情景模擬’時,一個孩子被iPad誘騙走了,要不用手機游戲試試?”

這次鄭少華選擇了正在操場邊玩耍的4歲小男孩亮亮(化名),詢問孩子名字、幾歲等信息,亮亮一一誠實回答。隨后,鄭少華從口袋里拿出手機,點開一款手機游戲問道:“我們一起玩游戲好嗎?”亮亮搖頭拒絕。“叔叔手機借給你玩,你跟叔叔一起到外面玩,好嗎?”

聽到這話,亮亮二話不說拔腿就跑。

“從2009年開始,幼兒園每年對新入學的幼兒都會進行防誘騙的情景模擬,去年底這些小班的小朋友剛體驗過,所以安全意識比較強。”陳雪玲說。

法律篇

拐賣和收買兒童 一律追究刑責

市公安局負責打拐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拐賣兒童罪,是指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其中的拐賣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兒童的行為之一。只要實施了前述一種行為,即以拐賣兒童罪論處。根據《刑法》的規定,犯拐賣兒童罪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包括:奸淫被拐賣的婦女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綁架婦女、兒童的;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此外,根據《刑法》的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實施虐待,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一改過去“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

教育篇

記者從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泉州市各幼兒園、小學長期以來都十分重視防拐防騙等安全教育,對幼兒、兒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近日,記者采訪了幾所幼兒園、小學,了解學校在防范陌生人、加強安全教育上的一些做法。

開展“情景模擬” 增強安全意識

為增強幼兒的防拐防騙意識,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每年春秋兩季,泉州市實驗幼兒園都會針對小班的小朋友開展“情景模擬”式的“防拐騙”安全演練活動。

去年11月28日下午3時許,8位扮演“騙子”的家長來到市實驗幼兒園,他們拿著玩具、糖果、iPad、氣球等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和食物,使出了各種騙術,以不同方式“引誘”“拐騙”孩子,最終有30多名幼兒被騙出了校園。這次演練活動后,各班老師根據出現的情況,通過談話、情景表演、觀看視頻、家園配合等方式,開展了“預防走失”、“不和陌生人走”等活動,增強幼兒防拐防騙的安全意識。去年12月1日,市實驗幼兒園開展了第二次推進式演練活動。這一次,孩子們的警惕性明顯提高,有的小朋友會說:“你是陌生人,我不能拿你的東西。”

泉州市實驗幼兒園園長佘雯表示,對于低齡的幼兒來說,親身體驗比說教更有說服力。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能有效地讓幼兒體會到跟陌生人走和找不到家人的危險,逐漸建立防止被陌生人誘騙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真正把安全記在心里。

采用“人臉識別” 杜絕陌生人冒領

采訪中,記者發現泉州市各幼兒園、小學在校園安全方面都下了大工夫,以鯉城傳春幼兒園為例,今年2月起,該園開始推廣使用“人臉智能安全接送系統”,利用一套手機大小的人臉識別機,提前錄入家長人臉信息,當家長接送孩子時,保安只需用人臉識別機掃一掃,一秒鐘,機器上就會顯示家長及關聯孩子的身份和照片,為孩子接送提供安全保障,有效杜絕了陌生人冒領孩子的事件發生。

傳春幼兒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幼兒園有400多名孩子,此前家長是用電子卡來接送孩子,但電子卡容易丟失,況且一旦家長換人接送孩子,園方難以確認。新投入使用的“人臉智能安全接送系統”,實際操作只需一臺手機大小的人臉識別機,前期幼兒園已經將家長們的個人信息錄入到人臉識別機中,現在家長來接送孩子時,只需用人臉識別機一掃,家長及關聯孩子的照片和基本信息就會自動跳出。更方便的是,識別機可以錄入與孩子關聯的多名家長信息,當家長臨時有事換人接孩子,園方也可以輕松確認。

發送安全提醒 家長配合教育

“為了增強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老師每日會對學生進行放學前五分鐘的安全教育提醒,其中就包括防拐防騙方面的內容。”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負責校園安保工作的杜清泉老師告訴記者,學校每周會利用微信、短信向家長發送安全提醒,做好家校對接,告知家長要做好孩子的防拐防騙教育。放小長假、寒暑假前,學校會發放告家長書,其中也有防拐騙等安全方面的內容。此外為了預防拐騙事件的發生,學校每年都會邀請檢察院的檢察官到學校開展防騙安全教育講座,在學校入口處的黑板墻上,設有每日一則安全提醒,其中包括提醒孩子常見的拐騙方式有哪些、如何防范陌生人等。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青田县| 三台县| 肃南| 临沧市| 象州县| 天水市| 两当县| 东台市| 乐东| 兴化市| 开封市| 呈贡县| 吐鲁番市| 亳州市| 沅江市| 工布江达县| 灯塔市| 枣阳市| 汝州市| 南丹县| 邳州市| 本溪市| 昆明市| 金昌市| 墨玉县| 剑河县| 博兴县| 肇州县| 图木舒克市| 黄龙县| 江西省| 普洱| 广德县| 九龙坡区| 乐业县| 年辖:市辖区| 微山县| 平和县| 德清县|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