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9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戴艷梅 謝婷 徐文錦)喬裝過的李國潮像一棵樹,端著相機潛伏在千鷺湖的樹林里。
周圍是成片的濕地,飛鳥不時從身邊掠過。遠處的沼澤地里,傳來此起彼伏的“啾嘎啾嘎”聲。
他能清晰地分辨出,這是斑嘴鴨的叫聲:“它們從北方飛來,然后就不走了。”
武平人李國潮是個老攝影師,已有近40年的“攝齡”。他的鏡頭里,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碼,記錄了這個“全國林改第一縣”的點滴變化與發展。
李國潮還是個新“發燒友”——拍鳥。最近幾年,他流連于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見證了大批斑嘴鴨南遷,也搶拍到公園里的一眾貴客——藍喉蜂虎、鳳頭潛鴨等珍稀鳥類。
這些“留鳥”,成為“來武平,我‘氧’你”的生動注腳。
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誰也沒想到,一個小縣城里,會有這么大的濕地公園。
距離主城區10分鐘車程,總面積2.3萬畝的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撞入眼簾,池塘、湖泊、沼澤、農田及森林交錯。位于其中的千鷺湖,空氣清新,撲閃翅膀的飛鳥影影綽綽,各種鳥禽的鳴聲此起彼伏,仿佛昭示它們才是此間的主人。
它們,確實是這里的主人。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12月開園以來,公園內出現了297種野生脊椎動物,僅鷺科鳥類就有白鷺、蒼鷺、夜鷺、池鷺、草鷺、綠鷺、牛背鷺等多種。
李國潮有段時間每天清晨4點多就到公園“追鳥”。2021年,他在公園里拍到了“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估算出鳥群大約有60~80只。
他的照片一經發表就全網刷屏,總點擊量超過千萬。不是傳統的觀鳥地,武平千鷺湖卻陸續出現各種珍稀鳥類,李國潮笑稱:“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環境變好鳥類也一定先知。”
若非光影中曾經留下的記憶,很難想象,就在幾年前,千鷺湖的外圍還是一個養豬場。
當時,上下游及周邊河道支流存在無序生豬養殖等問題,水質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由于生態環境修復基礎設施不完善,近三分之二的濕地遭到嚴重破壞,水鳥和本土物種減少。
面對窘境,武平人發揚“敢為人先、接力奮斗”的武平林改精神,鐵腕“治水”,多措并舉持續開展生豬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2015年底,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被批準試點建設,武平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在完成污染面源治理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適合濕地生態修復和生態多樣性保護的有效路徑,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濕地水生風箱樹群落,打造了白鷺保護區……
一群人、一條心、一起拼、一定成。2019年12月,中山河提前一年通過國家林草局驗收,成為國家濕地公園。美麗河湖的建設有效釋放了生態紅利,不僅實現人水和諧,成為武平人家門口的“詩和遠方”,也吸引了八方來客,帶動三產,加快推動山區群眾增收致富。
數據顯示,武平森林覆蓋率達到79.7%。負氧離子含量平均3500個/立方厘米,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空氣清新”標準的3倍。
良好的生態不僅吸引了成群南遷的鳥類,也吸引了紛至沓來的騎行者,成就了武平獨具特色的騎行文化。
老城關人李雄昌酷愛戶外運動,和幾個朋友一合計,自發成立了武平自行車運動協會。他們騎游武平時,將沿路的美景發布到本地論壇、QQ群等,陸續引起業內關注,也得到縣文旅局的重視。
在縣文旅局的牽頭下,2015年,首屆梁野山全國山地自行車爬坡賽舉行。全國500名優秀騎手匯集武平,打響了武平在全國騎行圈的名氣。
隨后,武平縣委縣政府以此為契機,陸續打造了6條各具特色的騎行路線,并在沿途建設食、宿、游、養、研等產業一體化文旅綜合體,設置騎游驛站、配備騎行管家,讓普通游客“騎行武平,騎樂無窮”。
空氣越來越好,人氣越來越旺。如今,每年都有好幾場全國性騎行賽事在武平舉行。李雄昌也結交了越來越多的騎友,他說,當初只有協會會員才相約騎行,現在騎行變成了全民運動,主客都樂在其中。
李雄昌還發現了一個“小秘密”:周末和節假日常常偶遇騎行的縣委書記張麗華。她和縣直機關的干部都成為宣傳武平騎行品牌的一員,將視野投入到廣袤的基層,沿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到廣闊天地尋找“金娃娃”
在縣城南側,依山而建的是總面積350畝的心月公園。拾級而上,爬至山頂,天圓地方廣場中間,一個直徑9米的“福”字,讓各方來客登高見福,身心舒暢。
去年剛剛建成開放的“心月”,不僅僅是一個公園。鐫刻著群眾首創基因的武平人,同時把它設計成戶外的城市規劃主題館。遠至郡縣演變,近至國土空間規劃,在這兒,武平的歷史、當下和將來,都“敞開”在游客和民眾面前。
從心月公園山頂遠瞰,縣城就像一個巨大的實景沙盤。南邊,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北邊,云霧繚繞中的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雄奇巍峨、林海莽莽。
位居濕地公園和梁野山之間的,正是全省首個落戶在縣里的省級高新產業園區——武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這個以新型顯示產業為主體的園區,如今在“沙盤”上也成了一道風景,挺起武平縣的產業脊梁。
武平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福建省距離省會福州最遠的縣城之一。
過去,“省尾”的偏遠位置一直被視為經濟發展劣勢。但思路一變天地寬,近年來,武平縣在招商引資中敏銳發現,隨著租金、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許多產業從原來相對成熟的制造基地轉移到成本相對低廉的其他地區,漸成趨勢。
2019年,武平縣招商團隊到廣東多次調研發現,當地的新型顯示產業在轉型升級中,有整體外溢的跡象。對于毫無產業基礎的武平,能不能將其承接?和一些企業聊了聊,他們對距離廣東不到500公里的武平頗感興趣,“省尾”變成了優勢。
有了大膽設想,還要小心求證。2020年9月,聽說“海峽兩岸新型顯示產業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辦,600多位國內外專家出席會議,武平縣領導坐不住了。
張麗華帶著縣工信科技局局長李開東一行直奔南京。沒有票,想辦法進入會場后,全程站著聽完了主論壇和三個專題分論壇。隨后,他們在酒店大堂“守株待兔”攔截了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等人,說明來意,并把事先準備好的武平發展新顯產業的調研報告遞上。
歐陽院士被他們的執著和用心所打動,詳細了解研判武平的基本情況,給出中肯意見:武平可以發展新顯,但要走特色化、差異化的路子,重點發展中小屏。
專家的話給他們吃了定心丸。4年來,武平一心一意推動新顯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新顯產業鏈已初具雛形,共有109家企業分布在產業鏈上中下游。今年1—8月,其中41家以新型顯示為重點的信息產業企業,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的30.8%。
回顧新顯產業從無到有的歷程,張麗華很感慨:“誰說山區不能發展高新產業?最重要就是要推倒慣性思維那堵墻,到廣闊天地去尋找‘金娃娃’。”
山區走出去,人才流進來。近年來,許多新顯人才隨產業遷進,成為“新武平人”。“我去年申請調到武平,不到一個月就把孩子也帶過來了。”福建希恩凱電子有限公司采購經理涂抵柱原先在廣東惠州上班,根據當地政策,子女無法就讀公辦學校,兩個孩子只好留在湖北咸寧老家。
吸引他到武平的,恰恰是人才政策:除了生活補助、住房補貼等外,還對子女就讀“快速安置”。
“武平產業發展快,政策環境好,‘主客共享’的舉措落實到方方面面,讓人感覺很溫暖。”該公司總經理余紅霞介紹,希恩凱是入駐園區的第一家新型顯示終端成品企業,入駐4年來,員工數從原來40多人發展到現在400多人,成為武平“磁吸力”的生動見證。
老百姓的車,停進政府大院
“主客共享,溫暖舒適”。這座小城敞開懷抱努力打造的溫暖IP,已然深入人心。
冬日的武平氣溫驟降,環衛工人蘭善增心里卻暖乎乎的。
打掃完責任區,他來到位于教育路的愛心驛站,倒上一杯熱水,坐下休息。兩年前,在戶外風吹日曬做環衛工作的日子,蘭善增記憶猶新。“以前沒有愛心驛站的時候,夏天只能蹲在樹下乘涼,冬天在街上冷得發抖。”蘭善增說,“現在有了驛站,工余時可以到站里喝口熱水,中午帶了飯菜也可以加熱,設施比家里還齊全。”
這個十幾平方米的小屋雖然不大,但燒水壺、微波爐、多功能手機充電口、空調、應急醫藥箱等基本設施一應俱全,可以滿足戶外勞動者飲水、熱飯、休息和如廁等基本需求。
不僅僅是和蘭善增一樣的環衛工人,愛心驛站也向所有人敞開。交通警察、外賣小哥、公交車駕駛員等戶外勞動者和普通市民均可在每天8時至18時隨時進來歇腳,環衛工人則可以24小時刷臉進入。目前,44座愛心驛站遍布全縣城區和鄉鎮,成為武平群眾的“暖心港灣”。
公共資源,百姓共享,是武平始終秉持的初心。
一年多來,住在政府路附近的居民,下班回家后不用費心“搶車位”,而是把車開進縣政府大院里。
為了緩解群眾“停車難”,去年10月1日起,武平縣政府大院帶頭打開“大門”,大院內停車場工作日的夜間對外開放。同時,城區21家機關企事業單位500個停車位實行周末和法定節假日對外開放。
決策前,有工作人員提出異議:“會不會影響到白天公務車輛停放?”
“有顧慮,可以一一列出來,提前想好預案。但我們做事的出發點,想的應該是幫老百姓解決困難。”縣委書記張麗華說。
敞開政府大院,需要勇氣與魄力,更需要自信與擔當。“事實證明,開放一年多來,大院停車場內秩序井然,群眾很歡迎,也很配合。”武平縣城市管理局城市監察股股長朱兆盛說。
在縣政府的帶動下,許多鄉鎮也開始讓公共資源“敞開來”,讓百姓“走進去”。
稻谷豐收季,正是村民的集中曬糧月。過去,村民多把谷子曬在道路兩側,除影響交通之外,稻谷還容易被汽車碾壓,造成損失。
而今年,金燦燦的糧食鋪在了許多鄉鎮轄區的廣場上。萬安鎮、民主鄉、中赤鎮等鄉鎮,開放村部、健身廣場、文化中心等,為農戶集中晾曬“騰地”。
陽光灑在稻谷上,也照在老百姓的笑臉上。“廣場這么大,兩三天就曬好咧。今年稻谷一點都沒壞!”中赤鎮中赤村村民朱錦華說。
共享公共資源,拆掉的是無形的墻,打開的是老百姓的心墻。
開放、共享理念深入人心,這樣的武平,暖心也舒心。
誰都可以聽,誰都可以講
12月6日晚,來自武平縣十方鎮的李珍,手上攥著一個裝著隨身物品的塑料袋,目不轉睛盯著舞臺。
臺上,“呂洞賓”似笑非笑地刁難凡人:“特來寶號買藥四味,你聽了,一要買稱心丸,二要買如意丹,三要買煩惱膏,四要買怨氣散。”“白牡丹”不卑不亢回應:“那四味藥材么,我早早予你準備好了。”
人神相斗的劇情,引得臺下時而屏息,時而哄笑。
李珍也咧嘴笑起來。到縣城當保潔員兩年多,每周三、五、六,她下工后都會先拐到興賢坊文化街區的梨園門口,聽上一小時閩西漢劇,再回租屋。
閩西漢劇,是客家人情有獨鐘的古老劇種。武平縣于上個世紀50年代就成立了漢劇團,成為全省唯一的縣級漢劇專業表演團體。在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下,這些年武平漢劇團下鄉村、進校園,且每年僅在梨園演出就達150場。
“人氣很旺,經常有家長帶著孩子過來聽。”武平漢劇團團長鐘文鋒說,多年的演出積累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而興賢坊這個敞開的文化街區自2020年建成運營后,人們有了“梨園”這個固定打卡點,聽戲就聽得更勤了。
激活基層文化生活的一池春水,不僅要有“臺”,更要有“戲”。在街區中央的梁山書院,2022年,“武平故事會”開講。
通過“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模式,當地的“五老”人員、本土文化能人、青年宣講員、道德模范等黨員群眾紛紛登臺,將黨的創新理論以及武平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通過“武平故事會”與群眾共享,迄今為止已舉辦了89期,參與群眾上萬人次。
分享的聲音還從與興賢坊相隔兩公里的縣公共文化中心傳來。
“一個人的成長和讀書是分不開的,讀書讓人享受到來自靈魂深處的愉悅。”12月7日晚,在縣文化中心圖書館,來自平川街道的50多名黨員干部圍坐一堂,圍繞“讀書對人生的意義”主題交流心得。
參加讀書分享會的機會,是平川街道“搶”來的。
近年來,武平打造“書香機關·韻味武平”全民閱讀品牌,每周四晚在縣文化中心圖書館開展讀書分享活動。
主辦單位需提前向縣委宣傳部預約申請。1個月前,平川街道申請到專場分享后,便在公眾號上向黨員干部發布報名通知。
這場分享放在圖書館開放式的空間里,圍觀的群眾或坐或站聆聽分享,可以隨時舉手提問。
“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不僅能在閱讀中結交朋友,更能在閱讀中帶動他人。”縣圖書館館長黃惠英觀察到,從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會”到促進深度思考的“讀書會”,群眾的不同文化需求得到滿足,精神更加豐盈,幸福感越來越強。
這種幸福感,黃惠英也在許多特殊人群的臉上看到。在文化中心一樓的視障閱覽室,一本本八開大的盲文書籍把柜子填得滿滿當當,打開后,深褐色啞光的牛皮紙上印滿了密密麻麻的凸點,手指劃過,上面的文字如河流般,靜靜地淌入盲人的腦海。
視障人士鄧金權是這里的??汀K矚g立在柜子前,一站就是半個小時。累了就踱到一邊去聽書,那兒備著一臺智能聽書機,將書放在感應面板上,即刻傳出瑯瑯讀書聲。
而視障閱覽室的隔壁就是陽光無障礙影院,視障人士可以通過實時的畫面劇情講解,感受電影中的人生百態。
“在這里,我可以和普通人一樣看書、看電影,感覺自己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大。”鄧金權說。
交流多了,世界就越來越大。
武平老百姓盼著盼著,12月26日,龍龍高鐵龍巖至武平段正式通車運營,各類往來更加便利了。武平人有了新的目標:全力推進武平至梅州段的建設,快速架起通往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通道,致力于打造“老區+灣區”的對口合作樣板。
山城武平的大門越敞越開,更多飛鳥與森林、人才與產業、百姓與政府、講述與聽見的故事將被不斷續寫、上演。
記者手記
力量之源
行走在武平,沒有驚艷,卻總有驚喜。敞開的政府大院、敞開的愛心驛站、敞開的文化街區,以及敞開大門擁抱時代的勇氣,不經意間就撞個滿懷。
小城武平有力量。
在街頭巷尾,在干部群眾身上,在“水波不興”的日常中,記者感受到了一股流淌著的力量,感受到了一股干事創業的勁兒。
那是精打細算。武平底子薄,基礎相對薄弱,面對亟待發展的產業,他們不是“大干快上”,而是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引進、培育適合武平“水土”的新顯產業鏈。
那是精雕細琢。他們以生態立縣,發動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這一“亮麗”品牌,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那是精益求精。他們整合各方資源,尊重群眾首創,激發內生動力,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并帶動群眾增收,聚力建設武平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這座因20多年前“林改”而廣為人知的小城,從政風、產業、生態、文化等方面呈現出開放共享、溫馨舒適的新風貌,不斷滋養本地群眾,吸引八方來客。
力量之源來自哪兒?
來自勇于擔當、為民服務的公心;來自解放思想、搶抓機遇的信心;來自“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恒心。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從我做起”。
全黨上下正如火如荼開展的主題教育明確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在“武平人”身上,我們看到了生動實踐。
責任編輯:趙睿
- 龍龍高鐵龍巖至武平段開始按圖行車試驗2023-11-24
- 龍龍高鐵龍武段進入運行試驗階段2023-11-20
- 武平:十條創新舉措接續作答林改“六問”2023-10-25
- 龍龍高鐵龍巖至武平段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2023-10-23
- “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福建武平舉辦2023-08-08
- 第三屆中國(武平)紫靈芝采摘文化旅游節舉行2023-07-17
- 武平:隔空調解 打造交通事故調解網絡平臺2023-05-08
- 武平縣2023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推進會成功舉辦2023-04-27
- 武平探索開發空氣清新綠色保險2023-04-24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潛鴨、鳳頭??首次現身武平2023-04-10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福農優品·我在家鄉等你來”走進龍巖 聽紅2023-12-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