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巖全面推進實施河長制、湖長制:河清湖晏“三江源”
原標題:河清湖晏“三江源”
汀江舊縣河畔稻花香 鄭獻興 攝
上杭巾幗護河隊在清理河道。(資料圖片)
漳平九龍江上碧水龍舟競渡。 華榮麗 攝
長汀縣三洲鎮沙灘公園治理后照片(資料圖片)
初冬午后,走進長汀縣三洲鎮沙灘公園,可見一江清水蜿蜒流淌,綠如翡翠,幾個釣者閑坐江邊等著魚兒上鉤,三五游人在沙灘上玩沙休憩,一幅人水和諧的美景。而幾年前,這里還只是臟亂差的泥塘、沼澤地。
龍巖,素有“三江之源”之稱,近年來,結合河長制的深入推進,龍巖開展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戰役,河暢水清的美景漸漸回到人們的眼前。近段時間,隨著全面推進實施湖長制,龍巖水環境治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小流域治理,迎回河暢水淸
龍巖主要河流包括閩江、汀江(含梅江)、九龍江三大流域,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143條,是我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
如何保護“三江源”碧水長流?2014年,龍巖開始探索推行河長制,打響了這場生態環保攻堅戰役及“清水翻身仗”。去年2月,龍巖在全省率先出臺全面推進河長制實施方案,讓“治水”戰役再出發、再深化。
“龍巖在全省首先實行了‘雙河長’制,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治河方略,同時增設新建‘村級河長’和‘河道警長制’。”龍巖市河長辦專職副主任陳天琦說,針對“三江源”的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的系列舉措,在當地河長制工作中落地生根。
從小著手,由點及面,小流域綜合治理成為龍巖市治水的重要抓手。去年,龍巖選擇新羅區小溪河這條中心城區內河支流作為全市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集合人力、物力和財力,實行“最大的力度、最嚴的標準、最重的處罰”,綜合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產業發展,流域水質20年來首次由V類水質達到Ⅱ類水質。
小溪河流域的成功治理,成為龍巖小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典范。為此,龍巖市印發《小溪河流域治理長效工作方案》,形成了“以市河長辦總牽頭,縣(市、區)、鄉、村各級河長和市、縣(市、區)、鄉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重點流域治理模式。
“除了小溪河外,龍巖市重點對巖山溪、八一溪、大深溪等其他25條重點小流域進行綜合整治,做到‘一河一檔一方案一指揮部’‘每周月一報告,每季一調度’,市河長辦開展專項督查暗訪推進問題整改。”陳天琦介紹道。
畜禽養殖污染、流域重金屬污染等曾經是造成龍巖小流域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為了能夠將污染治理落到實處,今年初以來,龍巖市不僅將小溪河流域治理的成功經驗引入其他小流域治理中,同時落實全市小流域水環境的常態化治理。
今年,龍巖市制定了2018年“小流域綜合治理”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方案,重點實施19條小流域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其中劣Ⅴ類小流域有16條。當地出臺了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役實施意見,把34條重點小流域列入實施水質提升工程,16條劣Ⅴ類小流域均被列入。根據10月份環境監測數據顯示,通過綜合整治,目前已無劣Ⅴ類小流域。
創新化管理,帶來岸綠景美
16日,沿著汀江,走在三洲鎮沙灘公園里,一艘打撈船正在江面上進行日常清潔,江水干凈透亮,江面上和岸邊幾無垃圾雜物。“這得益于我們8位專職保潔員每天的辛勤勞動,而有了這艘打撈船,我們的清潔能力和效率更高。”長汀縣三洲鎮水利站站長丘汀松說。
2015年,一場有關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點工作在長汀啟動。
“‘村級河長’是龍巖‘河長制’的新角色,村級河道專管員每日巡查,巡查情況當日報村級河長辦處理。”丘汀松告訴記者,以“河長制”為抓手,三洲鎮創新建立了由河道警長、河道專管、熱心人士三方組成的巡防機制,通過常態化巡查、保潔、打撈,實現河道“無雜物漂浮、無違章建筑、無護岸堋塌、無污水直排、無污泥淤積”的“五無”目標。
河道治理,岸上問題是根本。“我們開展生豬治污、河道亂采亂挖等多個專項行動,對電、網、毒、炸等破壞生態違法行為進行全面‘清網行動’,有效遏制破壞水環境生態的行為。”三洲鎮黨委書記廖飛說。
治水的同時,沿岸配套建設也不落下。兩年多來,當地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建設河灘公園和沙灘公園、古碼頭、生態護岸等,讓10公里的汀江水域變身成了一條美麗水帶。
三洲鎮8名專職河道保潔員成了“汀江最美河段”的守護者,電站專業、合同外包、分級式河道保潔等模式均被廣泛采用。河道警長聯勤聯防機制、拆塑結合根除涉河“牛皮癬”等做法也成為長汀的重要探索。
借助“河長”與“警長”合力,岸上治理與水面保潔相結合,三洲鎮的治水模式,成為長汀乃至龍巖深入推進“河長制”帶來生態嬗變的縮影。今年3月,長汀縣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建設通過省級驗收。
據統計,今年1—9月龍巖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6.04萬畝,關閉拆除生豬養殖場1534戶,削減生豬29.37萬頭,完成新建改造污水管網86公里,建成10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完成81021農戶標準三格糞池改造建設,建設村莊垃圾常態化項目476個。
實施湖長制,深化河湖守護
從去年開始,上杭縣才溪鎮的居民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位戴著眼鏡、身穿黃色馬甲的小伙子,騎著摩托車沿溪緩慢巡查。小伙子叫羅錫培,是一名河道專管員。每天他都要沿溪巡查,發現河道垃圾,及時通知專業的保潔公司人員進行清理。若發現河道污染等重大問題,要第一時間通過“龍巖市河長制信息平臺”APP,拍攝現場圖片進行上報。
如今,依靠“e龍巖”平臺,市民可隨時隨地反映河道問題。
這是龍巖在全省率先建立的河長制信息化市級平臺。“通過該平臺,發揮問題收集、專管員履職監管、宣傳等作用,可以實現河道管理全覆蓋。”據陳天琦介紹,平臺上線至9月30日,共收到e龍巖轉辦涉河涉水訴求件154件,均在第一時間得到跟蹤督辦,各河道專管員平均認領時間為2.82小時,平均辦結時間為49.1小時,群眾評價滿意度達99.2%。
不斷創新的同時,還有著對中央、省相關政策的快速落實。近日,龍巖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了《龍巖市全面推進湖長制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正式實施湖泊管理保護。
《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把實施湖長制納入河長制工作體系,把河流、湖泊、水庫、山塘等所有水域都納入管理范疇,實現湖長制與河長制的有序銜接、無縫融合。同時,與河長制一樣,湖長制同樣要求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湖長組織體系。
根據《方案》,明確了湖長制六大任務:加強湖泊水域空間管控、強化湖泊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湖泊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加大湖泊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開展湖泊生態治理與修復、健全湖泊執法監管機制。
根據計劃,龍巖市提出,從2019年開始,利用一年時間,到2020年,全市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95%以上,小流域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90%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5%以上,主要湖庫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60%以上,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目標。
責任編輯:黃仙妹
- 交通一體化規劃正開展編制 廈漳泉三龍有望建城際軌道2019-03-21
- 在市級河湖長制考核評比中 閩清再獲全市第一2019-03-18
- 龍巖20個項目列入2019年省科技項目計劃2019-03-14
- 龍巖出臺“三年行動計劃”打造21個度假體驗型鄉村旅游試點村2019-03-13
- 閩西第一村:社區發展,帶來居民福祉2019-03-11
- 龍巖市53家單位獲評2018年省級放心餐廳放心食堂2019-03-11
- 閩西南協同發展區2019年重大(重點)項目名單公布2019-03-08
- 《龍巖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正式施行2019-03-07
- 龍巖新羅警方破獲一起非法儲存爆炸物案2019-03-06
- 好消息!龍巖將新建機場 項目預計2026年完工2019-03-05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連城發現一枚86年前西泠印社葉為銘先生篆2019-03-3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