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向海!續寫更多“船”奇
福州海工裝備強勢崛起,鑄就發展硬核實力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下線,海上風電裝備加速領跑世界;馬尾造船廠建造的我國首艘裝載國產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助力“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深潛的科考任務;福建首個“定制化海上生鮮無人機安全速達”應用場景在連江啟用,由“閩數1號”無人機運載深海養殖平臺“閩投1號”的大黃魚從空中“游”入百姓家……放眼福州,在海洋工程裝備產業一線,“福州造”正積極拓展“海上福州”建設新空間,“高新藍”技術已成為激活海洋經濟的新引擎。
耕海探洋,裝備先行。更深更遠、向“智”向綠,海洋經濟邁入發展模式升級、產業結構優化的新階段,裝備是首先要挺起的“脊梁”。近年來,福州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多措并舉、補鏈強鏈,推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續寫更多“船”奇和“智”造,為“海上福州”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劈波斬浪
船舶制造業駛向新藍海
船舶制造業,既是福州市傳統的優勢產業,也是做好“經略海洋”的堅實基礎與核心優勢。位于連江粗蘆島的馬尾造船廠,前身為福建船政,誕生了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蒸汽輪船、第一艘鋼質軍艦、第一架水上飛機等數十個中國乃至亞洲的第一。
眼下,馬尾造船廠建設正酣、捷報頻傳:全球最大的敞口集裝箱船以及福州首艘汽車滾裝船先后交付;2艘79.8米大型金槍魚圍網船開工;700TEU集裝箱船的塢修項目圓滿完成……“我們打造全省最大的特種船舶生產基地,致力于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生產各類船舶。”馬尾造船廠有關負責人說。
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船舶制造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為適應全球航運業的發展需求,馬尾造船廠大力推動船舶制造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進程,設計建造汽車滾裝船等高附加值、綠色低碳船型,實現福州“智”造。
今年7月,福州首艘汽車滾裝船——7500車位雙燃料汽車滾裝船“閩江口”輪順利交付,揚帆出海。技術人員介紹,該船采用了多項先進綠色環保技術以及紅外感溫成像技術、圖像識別算法、物體監測算法、邊緣計算等多項數字化手段。具體來說,與傳統燃料油汽車船相比,該船可節省能耗約20%,減少碳排放約27%、氮氧化物排放30%、硫化物排放99%和90%以上PM顆粒物排放。
產業加速向“新”、向“綠”邁進。電動船舶憑借有效減少排放和噪聲污染的特點,成為船舶行業前沿發展的新賽道之一。福建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純電動大型高端客船“閩江會客廳”在閩江首航,是福建推動電動船舶集自主研發、設計、建造于一體的樣板;由東南造船建造的5000馬力新能源混合動力拖輪順利交付,是國內首艘同時滿足串聯式混合動力、綠色船舶、智能船舶附加標志的高技術高附加值拖輪……近年來,福州市電動船舶領域的技術革新不斷涌現,“福州樣本”加快形成。
從傳統走向綠色,從制造邁向智造,從福州駛向全球……福州船舶制造業正打開廣闊的發展天地。
聚鏈成勢
海上風電機組領跑全球
沿著興化灣綿延的海岸線望去,蔚藍海面上,一座座風電機組如一根根“定海神針”矗立其中。隨著葉片徐徐轉動,一股股綠色能源源源不斷輸向千家萬戶。
受臺灣海峽“狹管效應”影響,福建近海年平均風速為每秒8米至9米,海上風電年均利用小時達到3500小時以上。2015年6月,三峽集團與福建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大膽邁出“化風為寶”的探索步伐。
在一片荒蕪的海灘上,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應運而生。從2016年起,三峽集團逐步在此建起一座集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檢測認證、建設安裝、運行維護為一體的世界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
“好的風資源,就要用好的機組。”據產業園負責人盛雷介紹,2017年前,國內主流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還停留在5兆瓦以下。三峽集團在興化灣一期項目建設了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樣機試驗風場,選取國內外8家知名風機廠商生產的14臺5兆瓦及以上的風電機組同臺競技,遴選出最先進的海上風電裝備廠商落戶產業園。
2017年7月,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主體工程在福清開建。僅用了2年時間,產業園就引進了金風科技、東方電氣、中國中車、中國水電四局、丹麥LM葉片等龍頭企業。
“你看,我們工廠的對門,就是下游企業金豐科技的生產車間。我們的發電機一下線,就送到金豐進行風機整機組裝。”在位于三峽風電產業園的江蘇中車福清分公司,該公司一名員工告訴記者,公司主要生產6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永磁直驅發電機,目前主要為金豐做上游配套。
作為我國首個全產業鏈海上風電產業園,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已形成風力發電機、風機結構件、風機總裝、葉片生產等完整的全產業鏈生產格局,具備年產300萬千瓦風機及主要零部件研發、生產、技術服務能力。
跟跑、并跑、領跑!從2019年至今,短短5年間,產業園相繼下線我國自主研發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2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推動中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跨越發展,形成完整的具有領先水平和全球競爭力的風電產業鏈和供應鏈。
位于連江定海灣的深遠海養殖裝備“閩投1號”。記者 原浩 攝
挺進深藍
深遠海養殖裝備不斷升級
秋日,連江定海灣,無人機高空俯瞰,一幅耕海牧漁新圖景盡收眼底——一座座“鋼鐵島嶼”屹立海中,重構海洋牧場格局;一臺臺科技感十足的養殖裝備,延展藍色經濟邊界;一條條金鱗密布的大黃魚,在大海中歡騰跳躍……
在廣袤的海面上,一臺長92米、寬36米的“大塊頭”引人注目。它就是全國首臺半潛式深海智慧漁旅平臺“閩投1號”,不僅搭載了自動投喂、捕撈設施,還配置了視頻監控、水質監測、5G通信基站等設施。各種信息和參數實時投放在屏幕上,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漁業養殖。
“閩投1號”運營方福州福魚薈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航介紹,與傳統網箱7米至8米的養殖深度不同,“閩投1號”采用海工平臺半潛式結構設計,具有更好的抗風浪能力,養殖深度可達25米。由于離岸較遠,海水的溶解氧含量更高,大黃魚有了更寬敞的“住宅”和可以“深呼吸”的環境,成品魚品質較傳統網箱也更優。
從近海往深遠海發展,先進的養殖裝備至關重要。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大黃魚來說,木頭漁排是第一代住宅,塑膠漁排是第二代住宅,都屬近海養殖。直到第三代重力式深水大網箱和第四代深遠海養殖平臺的出現,養殖區域才從200米的近岸向外海延伸,極大拓展了“藍色經濟”發展新空間。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既保護生態又涵養資源,加速構建持續健康發展的海洋漁業模式。
只有貼近市場方能贏得市場。“閩投1號”還配備了海景客房、海上餐廳等多功能艙室。人們可以在這里體驗休閑垂釣、品嘗海鮮美食、感受海上日出日落。許航說,周末客房經常被訂滿,不少人專程到此體驗獨特的海上休閑游。
“第一次近距離看到成群大黃魚歡騰跳躍,第一次體驗到海釣的樂趣,第一次在家門口實現了航海夢。”不久前,游客陳慶齡帶著一家老小從福州市區驅車前來感受“閩投1號”的魅力,“大黃魚現釣現煮,特別鮮美,下次得帶著員工組團來打卡”。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近年來,福州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在全省率先發展“百臺萬噸”深遠海養殖裝備,以工業化思維打造“海上糧倉”,引領帶動傳統養殖向以數字化、體系化為特征的海洋牧場3.0版轉變。目前,全市累計投放“閩投”“定海灣”“乾動”等深遠海裝備養殖平臺11臺套,投放數、投產數位居全國第一,為全省乃至全國推廣深遠海裝備養殖平臺提供了重要樣板。
劍指高精尖、放牧深遠海、續寫新“船”奇……一股股新動力在福州廣袤的藍色海域涌動激蕩,奏響向海圖強的時代新樂章。(記者 顏瀾萍/文 原浩/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第九屆“匠心意蘊”閩臺文創周活動在福州盛大啟幕2024-11-11
- 福州市鼓樓區:政校企共促高校畢業生就業2024-11-08
- 福州蓋山鎮舉辦垃圾分類志愿者進社區宣傳活動2024-11-08
- 福州愛爾眼科醫院成璞:以醫道精神 雕琢眼部之美2024-11-08
- 福州市第四屆住房展銷會9日開幕 超2.3萬套好房供您挑選2024-11-08
- 福州高新區加快打造全市創新發展策源地:創新體制機制 推動“四鏈”融合2024-11-08
- 福州晉安區首家永輝調改店開業 環境、商品、服務均有較大升級2024-11-08
- 多維調處解糾紛 后洲派出所獲贈錦旗2024-11-08
- 立冬“冷知識”:福州無冬季2024-11-08
- 海峽奧體中心體育場周邊9日晚交通管制2024-11-0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高新區:黨建引領解難題 辦證服務零距離2024-11-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