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月19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陳宇娟)近日,福建省級機關醫院防跌倒門診來了兩位意見不合的老人,他們找醫生求證:老人跌倒,如何才能把損傷降到最低?李依伯認為,跌倒時應該用手撐地;陳依伯認為,應該讓屁股先著地。醫生認可李依伯的觀點。
前些天,李依伯在小區散步時,不慎腳下踩空,身體一個踉蹌往左邊傾倒。他的身手還算敏捷,迅速用左手撐地,導致左前臂骨折,身體其他部位未受傷。治療后,李依伯的左手臂被打上石膏。
李依伯認為,跌倒時自己的反應已將損傷降到最低。對此,陳依伯不認同,他說:“摔倒時,要是屁股先著地,手就不會骨折了!”
省級機關醫院防跌倒門診醫生徐光輝卻稱贊李依伯的做法。
“老人跌倒時,多是臀部或側身著地,這種跌倒姿勢,對存在骨質疏松的老人來說,最容易造成髖關節骨折。髖關節骨折的危害極其嚴重,不少患者不得不長期臥床,并招致一系列并發癥,如肺炎、血栓、褥瘡等。因此,髖關節骨折常常成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徐光輝指出,老人在日常行走中,可以有意識地略微前傾上身,一旦跌倒,可以順勢用手掌撐地,避免頭部著地,緩沖跌倒帶來的沖擊;如果是向后跌倒,也應該盡量在臀部著地前用手掌撐地,保護髖部。
“用手撐地的姿勢,確實容易導致手腕及上肢骨折。但相比下肢骨折來說,上肢骨折無論是愈合還是護理方面,都好過下肢骨折。患者上肢骨折后無須臥床,并發癥也相對少得多,康復訓練也更方便。”徐光輝說。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面向臺胞推出550套公租房2022-01-19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