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清市石竹山景區腳下,魏孝龍經營的福清番薯丸工藝館每天都吸引各地游客或僑胞前來品嘗。
魏孝龍是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福清番薯丸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2014年以來,他成立公司創新制作工藝,申請10多個國家專利,推動番薯丸的產業化,把番薯丸這種鄉土美食推向海內外。
開展3年市場調研只為推廣家鄉美食
番薯丸,福清人耳熟能詳的美食——番薯去皮、蒸熟后揉捻均勻做皮,根據個人喜好加入瘦肉、包菜、紫菜等餡,揉搓成團,可蒸可煮可炸,各有風味。樸實的鄉土美味是福清人記憶中最初的味蕾刺激。
今年54歲的魏孝龍,是福清市東瀚鎮人。他說,自己與番薯丸頗有淵源,曾祖父曾做過番薯丸生意。
2013年的一天,回到家鄉的魏孝龍嘗到了母親端來的番薯丸,兒時的記憶瞬間涌上心頭。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會做番薯丸了,以后也很難吃到了。”家人隨口說的一句話,讓魏孝龍深有感觸。
“祖上曾靠番薯丸發家,我不能讓技藝在這一代丟失。”魏孝龍萌生了一個念頭——能否把番薯丸這種鄉土美食,帶上產業化的道路?
為此,他和愛人余紅梅開啟了3年之久的市場調研。他們背上番薯丸,走訪了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20多個城市,參加各種展會、美食節,交了一堆的朋友,讓他們品嘗這種獨具福清風味的美食。
在這個過程中,魏孝龍發現,對于在外闖蕩多年的福清鄉親來說,這番薯丸不僅是一種小吃,更是一種鄉愁的味道。
思慮再三,魏孝龍成立福建省眾道發展有限公司,著手福清番薯丸制作工藝的傳承保護工作,推動番薯丸的產業化。
創新制作技藝打造番薯丸品牌
魏孝龍打造的“融萬安”福清番薯丸品牌,成為福清地瓜美食的一個文化標桿,聞名全國。
在福清番薯丸工藝館,魏孝龍指著晶瑩剔透的番薯丸對記者說,“融萬安”最大的創新便是對外皮的改造。
“原有的番薯丸外皮,經過一段時間或長時間運輸后很容易脫落,容易失去古早味。”魏孝龍說,要讓番薯丸飛向海內外,就必須解決外皮問題。
為此,魏孝龍夫婦不斷走訪老一輩人,向他們學習制作技藝,并且經過數百次的揉捻做皮實驗,成功解決番薯丸易脫皮的難題。同時,魏孝龍重新設計外包裝,將番薯丸打造成為福清文旅的伴手禮,成為當地政府接待活動的特色美食。
“融萬安”福清番薯丸一上市,就受到在外地打拼的福清鄉親的認可,高峰時每天可出售1萬多粒番薯丸,并長期供應聚春園、融僑等星級酒店。
魏孝龍說,福清是著名的僑鄉,他要堅守創業初心,讓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福清人,都能吃上家鄉地道的番薯丸。
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 文/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項目本月中旬全容量并網發電2021-11-08
- 福清海上養殖設施明年底全面“鳥槍換炮”2021-11-05
- 福清:海上風電場沖刺全容量并網發電2021-11-04
- 福清市城頭鎮首溪村剎住攀比之風2021-11-04
- 福建省首個10千伏分布式風電項目并網2021-11-04
- 產群迎“聚”變 福清先進制造業發展“節節高”2021-11-02
- 福清海口鎮開通專車解決學生乘車難題2021-11-01
- 福清街頭啟用25個“寵物公廁”2021-11-01
- 福清龍高半島商業新面貌,從融鼎·陽光天地開始2021-10-29
- 以“繡花功夫”治理城市 寵物公廁現身福清2021-10-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打造理享人居生活新范本2021年COLMO人居美學2021-1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