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3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夏雨晴 蔡一葦)不少人以為肩膀慢性疼痛就是得了肩周炎。其實,在骨科門診,肩關節痛的患者中最終被確診肩周炎的只占極少數,更多患者的病因是肩袖損傷。最近,年屆六旬的楊依姆肩袖撕裂卻不知情,每天進行肩臂康復鍛煉,反而加重了病情。
楊依姆的右肩疼了一年多,一個月前右肩乏力,嚴重到無法外展、上舉。她認為是肩周炎作怪,于是買了很多膏藥來貼,還上網自學“爬墻式”“大擺錘式”等肩周炎康復招數在家鍛煉。不料,肩膀更痛了。她隨后到福建醫大附一醫院骨科就診。
該院骨科的陳鵬主任醫師診斷,楊依姆的病因是巨大肩袖撕裂。肩袖是指包繞在肩關節肱骨頭上的肌腱復合體,由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組成,整體呈袖套狀。“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肩袖組織發生退行性病變。肩袖損傷,是在肩袖退行性病變基礎上因受傷而形成的病理變化。” 陳鵬介紹。
“肩袖退行性病變嚴重者受到輕微外力,就可能引起肩袖撕裂。肩袖撕裂無法自行愈合,并且撕裂程度可隨活動而逐漸擴大。超過3個月的肩袖撕裂會使部分肌肉發生脂肪浸潤,給手術修復造成困難。”陳鵬指出,楊依姆患糖尿病且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引起肩袖微小血管病變,從而影響肩袖退行性病變的自行修復,再加上她最近不正確的甩臂用臂鍛煉,病情雪上加霜。
陳鵬醫生團隊在肩關節鏡下為楊依姆施行了巨大肩袖撕裂縫合修補以及肩峰成形術。手術為微創,切口大小僅1厘米。恢復后,楊依姆的肩膀不痛了,也能外展、上舉。
陳鵬指出,肩袖損傷的臨床表現有多種。多數患者肩痛嚴重,夜間痛感特別明顯,日常生活難以自理;部分患者癥狀輕微,沒有明顯的功能受限癥狀,容易漏診;部分患者表現為主動活動受限,即患臂無法自行上舉或上舉乏力,但在他人幫助下,能完成被動活動,這一點可以與肩周炎相區別。
他提醒,中老年人、體力勞動者等可從以下方面預防肩袖損傷:運動前最好先熱身5至10分鐘;不要舉太重的物體,尤其避免過頂動作;不要接高空墜物;避免發生肢體碰撞或跌倒。
責任編輯:趙睿
- 八旬老人每天做引體向上堅持30年 肩周炎沒再發作過2019-03-13
- 依姐半夜常痛醒 兩年抬不起手2016-12-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五鳳派出所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2021-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