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秦蓓蓓/文 最近,人民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生不出二孩真煩惱》引發了關于代孕合法化的爭議話題,文中引述了“代孕能解決失獨家庭生育問題”的專家觀點。一時之間,“借腹致富”、“代孕媽媽的悲慘遭遇”、“三媽爭娃”之類的故事在網絡上相映生輝。
然而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緊隨其后表示:代孕是違法違規的行為,我國明令禁止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下一步將繼續嚴厲打擊代孕違法違規行為。
衛計委官員的表態于法有據,但如果現實一點看,于情于理,是否仍可給代孕生育一點討論的空間?我們認為,在當前人口形勢下,對代孕充分展開討論,有利于相關知識的普及,而相關討論也有利于匯集成為管理者將來的決策依據。
代孕的確與過去形成的社會觀、家庭觀大相徑庭。作為一個新事物,人們對它的認識和接受都需要一定的過程,怎樣監管更是一個考驗。所以早在2001年出臺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就已對其明令禁止。然而16年過去了,中國目前的人口格局更比當時為嚴峻:一方面老齡化已經開始加劇,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社會總人口16%,全國總和生育率在1.4至1.5間徘徊不前,遠遠低于2.1更替水平的少子高齡化社會;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失獨家庭已逾百萬,并且還在以每年新增7.6萬的速度遞增,根據全國老齡辦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這個數字將在不遠的未來突破1000萬,即便可以得到經濟上的補償,他們又將如何面對親情缺失的晚年?如果有一個機會,讓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尚有余力時再次撫育一個血親骨肉,既可以撫慰心靈的傷痛,在垂暮之年亦有人陪伴身邊,既是一種人道主義,也不失為緩解老齡困局的一種方式。
此外,對于現代都市中不斷壯大的剩男剩女、晚婚或不婚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經越來越多地考慮起這些問題:都市女性忙于事業疏于擇偶,凍住了年輕時候的卵,將來真有機會用嗎?或者,如果一個人不愿接受婚姻的束縛,又仍然想為人父母,應該怎么辦呢?今天,人們的婚姻觀和家庭觀已經出現了變化,選擇新型生活方式的人們的生育權利應該如何保障呢?
無論在哪一個社會,代孕固然不是最優的生育方式,卻很可能是一些人最后的機會。試管嬰兒、凍卵、捐精等輔助生殖手段的發展,領養孩童規程的完善都是紓解社會之痛的良方,但正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期望最好的,防備最壞的”。對很多人來說,代孕好比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這份壓抑不住的需求,正是這些年地下代孕市場頂著政策的壓力,在大多數人和監管機構的視線之外,如潛伏于水底的蔓草一般野蠻生長的內在動力。
其實,實事求是地看,代孕飽受詬病的幾大“原罪”未必不能在陽光下找到化解之道。說它有悖于傳統道德觀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們對此一知半解。政府和醫療機構應該做的是向大家普及相關知識,告知可能的風險,讓人們自己做選擇。畢竟,生育權是合理的公民權利。
代孕不是洪水猛獸,盡管長期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但對有些人來說卻是無法避免的剛需,宜疏不宜堵。由此衍生出來的社會風險需要加強監管和規范,輔之以可落地的細則來明晰各方權責,而目前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長期缺位,以致從代孕期間出現的醫療事故、孕母所受的傷害到撫養權之爭等等民事糾紛既無法可依,更難以索賠,相關當事人也很委屈。
代孕確實存在一些生理、法律和倫理風險,要避免出現這樣的狀況,就需要科學化的管理。比如對接受代孕人群的數量和資格進行嚴格的篩查,防止代孕被惡意利用。同時建立完善的檔案資料庫,對于孩子的養母、孕母、供卵者的社會信息和生物信息都要詳實統計,并讓相關數據庫在有關政府部門和適格醫療機構之間開放使用,使之變得可控。
責任編輯:金林舒
- 侃爺卡戴珊被傳花73萬請代孕 小公主將于明年一月出生2017-09-07
- 廣州一中介公司通過微信尋找美女取卵代孕被查處2017-07-11
- 英國30歲女孩凱瑟琳自愿為母親和繼父代孕 生下親生弟弟2017-06-12
- 陳彥妃懷孕連體衣出鏡霸氣十足 這張照片絕對不會被人說代孕2017-06-09
- baby代孕最新證據在此!baby回歸跑男!熱巴將何去何從?2017-04-27
- 【存照】胖肚不胖身,她們惹代孕疑云2017-04-21
- 90后女孩代孕賺20萬 竟是為了供妹妹上學?什么是代孕?2017-04-20
- 卓偉曝angelababy代孕?楊穎工作室辟謠:不接受惡意引導2017-04-19
- 90后女孩辭職做代孕賺20萬 談起代孕稱只是各取所需2017-04-19
- 暗訪代孕機構:生男生女可選擇 代孕媽媽稱是靠身體賺錢2017-02-20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