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宏源:成長仍是“重頭戲”
在多重利好有望形成共振的2017年,A股結構上將呈現周期先搭臺、但成長仍是“重頭戲”的格局,新興成長行業經過長時間調整,在2017年春節后可能迎來“輕裝上陣”的行情。
在具體配置上,以下六條主線存在較大的收益空間,分別是:有望受益于建軍90周年、資產證券化等一系列利好催化的軍工板塊;國產輪胎、汽車電子等汽車后市場以及新能源汽車、汽車輕量化方向;沿著財政擴張主線的新基建方向,如軌交、高鐵和PPP 可能與一帶一路戰略形成共振;快遞、跨境電商新消費、創新藥、生命科學、教育等新消費和服務業;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國產芯片、北斗等新經濟投資也有望在2017年上演“重頭戲”。
結構上,我們認為2017年會呈現“上半年價值下半年成長”風格,如果價值風格年末極端演繹,2017年初風格就會提前回到成長。
海通證券:震蕩市走向牛市
比較國內大類資產,股市性價比高,地產調控會強化銀行理財和險資等配置轉向股市。
在過去幾年產業結構一直在優化,消費和科技類行業利潤占比不斷升至15%以上,合計利潤增速25%左右。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融合深化,傳統行業盈利筑底回升中,預計2017年全部A股凈利同比為8%,結束4年的底部盤整,開始回升。
展望2017年,對于A股投資策略為震蕩市走向牛市,雖然近期保險舉牌、萬能險發展受到監管的影響,但是目前險資配置權益資產僅14%,中期來看加大股權配置比例仍是大勢所趨,明年上半年邊際主導資金仍是險資、銀行理財等配置型資金,市場仍會延續目前價值投資風格。下半年隨著企業盈利不斷改善和改革政策不斷落地,市場風險偏好會提升,對成長性的要求會高于確定性,且中小創高增長業績促使高估值將逐漸被消化,市場風格有望重回成長。
國信證券:股市“N”型走勢
2017年股市預計呈“N”型走勢,復蘇分歧貫穿上半年,變革預期引領下半年。
隨著上半年經濟數據的陸續出爐,市場將進入觀察期,若如上述分析復蘇證偽,股市可能調整下行,時間可能延續至三季度。其他風險點還包括美國特朗普上臺之后政策不確定性、歐洲政局更替等對全球經濟的變數。
而臨近年中至10月份,“十九大”改革預期有望帶動風險偏好回升,新執政周期若在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金融監管改革等領域有所突破,而此時恰逢股市調整到位,行情將再次切換至成長股。
金融打底,超配軍工,尋找中高端制造及消費升級領域細分龍頭,配置上建議四條主線:1)金融:低估值+攻守兼備,建議關注財險和信托子行業;2)軍工:關注軍工央企的改革;3)中高端制造業細分龍頭:軍工裝備、節能及環保裝備、機械裝備的核心零部件、交通裝備、智能化自動化設備、新能源電池組件、能源智能化管理、汽車零部件及電子化、智能家居、新型消費電子等中高端制造業。4)高景氣度的消費升級領域:繼續關注醫療美容、體育、文化、教育等新興消費子行業。
廣發證券:下半年或迎轉機
2017年,貨幣環境依然延續寬松狀態,有利于資產價格穩定;股市在大類資產中的吸引力增強,資金凈流入可能性較大;供給側改革初現成效,企業盈利狀況初步改善,盈利能力也有所增強,從盈利端支持股市走強。
市場風險在于全球性的低利率拐點出現,或者國內金融領域去杠桿力度加大。在此之前股市有望繼續吸引增量資金進場,呈現出底部抬高走勢。一旦貨幣政策收緊、無風險利率上行或者金融領域去杠桿有實質性措施出臺,那么股市將進入歷時不短的調整期。由此可能產生類似于倒“V”型走勢,預計上證指數波動區間大概在2800-4000點之間。而綜合盈利、利率、風險偏好影響,2017年下半年市場環境好于上半年。2017年對市場風格的把握和順應會比行業選擇更加重要,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線索展開:第一,從供給側改革角度,推薦建筑、軌道交通、工程機械、化工、電力、航運;第二,從消費和產業升級角度,推薦教育、傳媒、物聯網、產業互聯網和新材料;第三,從避險角度,推薦有色、醫藥。主題投資方面,推薦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和次新股。
中信建投:價值回歸 防御為先
從投資者結構的視角來看,杠桿去化的絕對收益者正逐漸成為引領市場風格的風向標,這一變遷將使得低風險偏好風格以及“緩漲急跌”的運行特征成為A股的重要發展趨勢。作為脫胎于長波衰退轉蕭條時代背景的產物,“資產荒”和“資本浪潮”仍是長期存在于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但隨著內外部環境的邊際變化,二者對于市場的作用也在經歷由總量邏輯到存量邏輯的演化。
而價格體系的風光旖旎是今年業績修復行情最強有力的支撐,但隨著周期共振力量的耗散,持續的價格回升也開始向制約因素轉換。在微觀層面反制和宏觀政策掣肘的催化下,總需求和利潤高點將逐漸顯現,對于股票市場而言,在配置上,上半年可借鑒傳統滯脹模式下的防御和后周期通脹邏輯,下半年關注低估值、高股息藍籌股,成長或有結構性機會。
2017年主題配置策略是價值回歸,2016下半年,主板與中小創走向分化,主題行情從年中巔峰走向年底低谷。在市場投資者結構變遷、監管趨嚴、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規避高估值,立足價值是必然選擇。沿內生驅動的邏輯,2017年,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亮點延續,消費作為逆周期主題面臨再次升級,信息安全在去全球化趨勢下價值日益凸顯。
中金公司:結構性機會優于2016年
經過2015年下半年大幅回調及2016年至今的盤整,當前市場并非沒有風險,但預計資金在資產之間輪動的特征將繼續演繹,隨著股價調整和盈利增長消化估值,股市精選個股的空間逐步打開,2017年結構性機會將優于2016年,A股全年有望實現個位數收益。
結合中國經濟轉型、政策與改革穩增長等背景,建議當前沿著兩條思路:精選大消費,特別是受新技術、新模式影響的類別,主要在醫藥、TMT、教育、物流、食品飲料、家居等與消費相關領域精選個股逢低吸納,同時金融中的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等領域也值得關注;階段性關注受政策與改革預期支持且估值在合理范圍的周期性板塊。建議低配地產、部分今年已經有所表現的地產產業鏈板塊以及部分結構性低迷且尚未看到明顯改善的行業,如零售、航運等。預計整體資金的寬松也將支持主題活躍,國企改革、5G、破壞性創新(人工智能等)、教育與文化、軍工等值得階段性關注。
招商證券:七大猜想貫穿市場行情
2017年國內經濟繼續處于長周期的底部,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但供給側改革的積極效應開始顯現。對于2017年七大猜想分別是:螺旋市依舊——無論經濟是否L型走勢,股市依然表現出螺旋市特征,尤其是主題投資上;波動率低迷——股市波動率維持低位震蕩,創業板波動率很可能進一步降低,期間會有明顯起伏;同步性減弱——上證指數與創業板指數的同步性會進一步減弱,甚至不排除分道揚鑣的可能;指數沖浪前行——主板全年收益率繼續略微戰勝創業板;機構配置騰挪——機構投資者倉位延續窄幅波動,風格配置將繼續震蕩向中大市值、績優股靠近;價值搭臺——穩健成長類股票具有中期超額收益;概念炫舞——非行業屬性的主題(如殼、次新、高送)依然經常成為熱點,但全年很可能呈現交易主軸區間較去年略有上移的結構性行情。
銀河證券:政策方向跟主題 長期方向選個股
當前全球經濟缺乏增長動力,環境惡化,需要真正的供給主義者,刺破舊有泡沫,進行變革,以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全球經濟將會迎來結構性改善,當然這需要數年時間,經濟才能在中長期產生好的變化。雖然短期刺破舊泡沫對經濟打擊較大,但長期將迎來新的增長動力,開啟新周期。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龍頭在培養新動力,對于中國來說,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一脈相承的,中長期繼續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舊泡沫將被逐步刺破,經濟將在沖擊中構筑新的增長動力,尋找結構性機會。隨著特朗普的上臺,美聯儲加息路徑將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無風險利率易上難下,警惕貨幣政策趨緊風險。同時我們認為2017年需求將逐步下滑,地產受制于調控,基建受制于財政約束,二者均難以維持目前的增速。在缺乏需求改善的條件下,上游大宗商品價格難以持續大幅上漲,明年PPI將出現拐點。隨此而來,A股企業盈利也將出現拐點。
2017年對A股而言將面臨一定波動,但仍存在結構性機會。重點推薦兩個方向:第一,政策方向緊跟主題,包括供給側改革及PPP;第二,長期方向優選個股,包括大健康、品牌消費及技術服務、智能制造。
(經濟觀察報記者洪小棠組稿)
責任編輯:海凡
- 31省份三季度經濟數據出爐 你的家鄉表現如何?2017-11-13
- 韓美首腦重申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原則2017-11-08
- 中國去年游戲收排名全球第一明年電競用戶數或達3億2017-11-02
- 福州將打造更加便捷網絡市場服務機制2017-10-26
- 今年國內動漫產值將達1500億 90后00后消費潛力釋放2017-10-18
- 近期數據穩中向好 各界看好中國三季度經濟表現2017-10-17
-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工作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召開2017-10-16
- 年改會:軍人年改已完成規劃 尚待拍板2017-10-12
- 福建將委托第三方機構 評估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效果2017-10-12
- IMF估臺灣經濟4小龍墊底 “國發會”:轉型拼20222017-10-11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