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12月20日消息,博納影業集團宣布完成繼私有化之后總規模為25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阿里影業、騰訊領投,中信證券金石基金、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中植企業集團、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工商銀行、新華聯集團等國內外知名機構參投。據悉,這是博納影業上市前的最后一輪融資,此輪融資后公司估值為150億元。
此時距2016年4月8日博納影業以9億美元的估值完成私有化回歸,僅僅過去8個月。也就是說,在回歸后的8個月內,博納影業估值上漲約92億元,翻了約2.5倍。
什么撐起了估值8個月漲92億元?
估值曾被嚴重低估、國內文娛市場的火熱、自身的實力優越,其估值的暴漲都在情理之中。
2010年12月9日,成立11年的博納影業作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登陸納斯達克,當時鞏俐助陣、于冬現場激動得流淚,國內都以為美股上市公司的名頭能讓其榮極一時。
然而其上市首日股價即遭破發,下跌1.92美元,跌幅為22.6%。掛牌半月之內,其股價較發行價已下跌31%。中美之間的文化、環境差異及美國資本市場的自我優越感讓博納影業這支中概股的市值一直“被低估”。
用于冬曾在解釋博納影業回A時的話說,“真正讓我下定決心要回A股上市的是《智取威虎山》,博納取得了那么好的票房成績,受到了國內市場的一致好評,還引領了開創紅色經典的話題。但同一時期博納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卻一直在跌,這讓我非常難過。”
2015年中,國內資本市場一片火熱,資本、巨頭紛紛布局影視圈時,國內其他幾家與博納影業地位對等的影視公司華誼兄弟市值近400億、光線傳媒總市值達373億、華策影視總市值也有282億,而此時,博納影業總市值僅50億元左右,在美國資本市場僅融資9200萬美元,于冬需要依靠出品的60余部電影滾動賺錢為公司“輸血”。
而博納影業早在1999年就已經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在納斯達克的5年里,博納影業發行影響的票房占比始終位于國內民營發行商的前三甲。在出品發行方面,其中僅2015年全年發行影片16部,票房31.5億元,位列中國第三,占中國電影市場國產片票房總收入的14%。從最近三年的經營業績來看,2013年至2015年,博納影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26億元、12.13億元、14.11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0.59億元、1.58億元、1.92億元。
在中國火熱的文創環境下,自身表現出色、未來回A后市值上升空間巨大的博納影業,估值自然水漲船高。
為阿里、騰訊打工
博納影業此輪融資由阿里影業、騰訊領投,阿里影業和騰訊還是博納影業私有化的買房財團之一,據流傳出來的文件,阿里巴巴和騰訊當時就分別持股8.29%和5.80%。
對于此次投資,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表示,阿里影業也將利用整個平臺的資源,與博納影業一起,在中國電影產業化的道路上繼續有所突破。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林海峰表示,“我們會與博納影業集團深化合作,在電影全產業鏈上面發力,以尋求最大范圍的共贏和全方位的突破。”對于騰訊、阿里、博納而言,資本的深度合作是三贏的買賣。
阿里方面將阿里影業定位為“娛樂全產業鏈平臺”,其一手炮制了淘寶電影、娛樂寶、粵科軟件等上下游產業鏈,并且在去年先后入股了光線傳媒和華誼兄弟,分別占股8.08%和8.8%,影視行業的三大巨頭已經全被阿里收入囊中。
騰訊則依托其豐富的IP資源,早就開始啟泛娛樂布局,影視則是其布局中四大實體業務之一。2014年9月,騰訊公司在京啟動“騰訊互娛明星IP電影計劃”,推出“騰訊電影+”影視平臺計劃,正式布局原創電影內容領域;進一步,2015年9月騰訊宣布正式成立騰訊影業。在投資方面,騰訊2014年7月入股新麗傳媒,“騰訊電影+”計劃中的IP《QQ炫舞》即通過新麗傳媒改編成大電影;還通過戰略投資及定增成為了華誼的二股東。
阿里影業和騰訊投資博納影業是看重了其海外市場資源及發行經驗,助力其國際化市場開發。
對于博納影業而言,按于冬的規劃,未來要與阿里聯手,快速投資并購實體院線,與騰訊聯手開發IP,加速國際化。而背靠阿里巴巴與騰訊,也一定程度上讓其在與上市公司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競爭中增加砝碼。
于冬曾在預測互聯網將顛覆電影市場時提到,“未來的影業公司都會變成為BAT打工”,沒想到自己也成為了其打工者。
產業化布局:制作、發行、放映三大板塊均衡發展
在博納影業的業務布局中,主要有制作、發行、院線三大核心業務,輔之以電影周邊產品、主題公園等新業務。在競爭對手華誼兄弟頻繁的資本運作和投資并購下,博納影業在產業布局上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據此前博納方面披露的信息,本輪融資資金的90%將用于影城的建設以及收購。按照于冬為博納影業規劃的發展路線,“未來制作、發行、放映三個板塊所占的比重希望是各占1/3”。
制作方面,博納影業將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參股收購一些內容制作公司,包括劇本公司和導演工作室;二是進行好萊塢戰略計劃外延,意在外語片領域的全球收益。
發行上,截止目前,共制作發行290多部中外影片,主投主控發行影片中國內地累計票房超過170億,累計海外銷售收入達2.5億美元。2016年度,博納共出品發行電影13部,年度總票房達37億人民幣,占中國電影市場國產片票房總收入的9%。國際化方面,包括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正在上映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等好萊塢進口大片博納都將參與全球分賬。預計博納影業2016全年總票房將超過40億元人民幣。
2016年開始,博納在影院業務方面也持續發力。據博納方面透露的數據,截止到12月初,博納旗下正式運營的影院達到40家,共計銀幕數325張,其中包括14張中國巨幕和4張IMAX巨幕,博納國際影城悠唐店還是全球五家能播放《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運用的120幀最新技術的電影的影院之一。
此外,在資本運作方面,博納影業此前還發起成立了博納諾亞影視基金,前后兩期一共募集27 億元,這也是博納在美股期間唯一的資本運作,《澳門風云》、《竊聽風云3》、《湄公河行動》等影片均為該基金投資的。
回A之路或變數重重
在資本的大時代里,曾經在納斯達克飽受融資之苦的博納影業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然將再登陸資本市場。
此前,在戰略新興板擱淺、注冊制暫緩的限制下,私有化回歸的中概股一般選擇短平快的借殼上市方式,殼資源待價而沽。證監會由此對此潮流進行了壓制。
在此輪融資后,博納影業的“回A”之路也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于冬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多次表示,“我認為IPO是最省錢的,也是成本最低的,所以我們會老老實實排隊。”對于具體時間表則表示“今年年底前博納要做IPO前的一輪融資,明年進行IPO申報。” 根據該說法,博納影業將于2017年上半年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
但IPO時間戰線長、流程繁瑣、極具不確定性,不禁讓人擔心是否會導致博納再次重蹈與競爭對手差距之覆轍?
不過根據一位參與該輪融資的相關人士透露,博納影業擬于2018年一季度IPO或借殼回歸A股市場。未來,通過借殼方式回歸也大有可能。
可以說,未來博納影業上市之路變數頗多。
責任編輯:金林舒
- 黃子韜真的是富二代嗎?黃子韜父親黃忠東曾宣傳3年趕超華誼2017-06-09
- 四招教你捕捉家中自然光2017-05-27
- 解一下OLED屏幕到底是什么?2017-05-27
- 同是超級富二代,他比王思聰顏值高出幾條街2017-04-26
- 樂視網今日開市起停牌 擬調整收購樂視影業方案2017-04-17
- 5個攝影技巧抓住黃金時刻2017-04-10
- 4招教你捕捉家中的自然光2017-04-05
- 拍出一張吸引人的產品照2017-03-30
- 咪蒙一條廣告68萬,但錢江晚報估值6年卻縮水6億2017-03-16
- 資本熱情消退,影企座次重排在所難免2017-01-29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超市“無人”的代價:少了售貨員,多了些什么2017-07-2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