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是當前社會持續熱議的話題。在為中國低齡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并帶來國際化視野的同時,低齡留學也帶來了挑戰。對于行田留學美國中學業務負責人烏日娜看來,要想成功低齡留學,必須到與自身綜合實力最匹配的海外寄宿學校。
“低齡學生應該選擇最匹配的中學。”烏日娜表示,她在與美國寄宿學校老師交流的時候,感受到他們想招收的是真正適合的學生。比如說,這個學生是個學霸,他應該去學術型寄宿學校,而如果這個學生藝術底蘊不錯,他應該去藝術項目強的寄宿學校。
結合自己的赴美考察經歷,烏日娜著作《去美國讀中學》一書近日出版。結合書中200多個案例,烏日娜認為,留學家庭要想降低低齡留學風險,必須做好幾個規劃,包括客觀分析孩子的綜合實力并合理選擇匹配院校、通過夏令營等提前感受和學習留學國家文化等。目前,有很多留學家庭鼓勵孩子在申請過程中不斷地刷分,例如托福考八九次,烏日娜對此很擔憂,她認為盲目刷考會導致孩子內心疲憊,應該合理規劃留學考試,找對思路與方法。
烏日娜認為,低齡留學學生應該學習包容,用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留學所在國的文化、生活習慣等。例如,在國外留學,如果住在寄宿家庭,就應該積極參與到所在家庭的家務活動中,比如說修剪草坪等。
值得強調的是,國外寄宿學校錄取比率降低的現象,值得中國低齡留學家庭關注。2007年,一個中國學生能夠輕松被3所國外寄宿學校錄取,但現在一個中國學生必須申請10所以上,才有希望被理想學校錄取。烏日娜表示,這是因為國外寄宿學校要保持生源多元性,所以嚴格控制國際學生的比例,通常為15%到20%。正因此,中國學生會面臨錄取難度提升的壓力。受政策影響,國外寄宿學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也需要中國學生結合自身實力去匹配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去國外讀中學,還是在國內讀國際學校,也是一個困擾中國低齡留學家庭的問題。烏日娜建議,如果孩子獨立性強、語言好,可以直接去國外上學,但如果孩子家庭依賴感強,可以先去國際學校過渡,時機成熟了再出國留學。當然,如果孩子在國外學習并不適應,也可以回國內繼續讀國際學校。
烏日娜提示,國外寄宿學校面試時分兩種,一種是直接來中國進行面試,另一種是網絡面試。網絡面試過程中,家長需要回避,不能出現在學生面試的房間。一般而言,學校不會要求和家長溝通,但是也有個別學校例外,所以家長需要做好準備。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