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8月30日訊(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王挺 曾群峰)8月29日,“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網上主題宣傳福建線采訪調研團繼續深入龍巖長汀,參觀了河田雞產業發展中心、長汀縣秀綠農牧有限公司、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閩西(長汀)醫療器械產業園以及百仕韋(長汀)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地,探索長汀人民在這座千年古城中繪就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講好一只雞的故事”走上生態養殖致富路
“沒吃河田雞,不算到長汀。” 河田雞起源于福建長汀縣河田鎮,不僅是長汀人民餐桌上的常客,更是代表了長汀飲食文化的重要符號。河田雞產業發展中心坐落于長汀縣南里物流園,集河田雞產業文化產品展示、大數據平臺展示、人才培訓、電商直播、辦公服務于一體,總面積1114.55平方米,這里也是長汀縣講好“一只河田雞的故事”,大力發展河田雞產業的一個縮影。
采訪調研團來到長汀縣河田雞產業發展中心。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攝
長汀縣牢記囑托,講好“一只河田雞的故事”。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攝
采訪團跟隨講解員走進河田雞產業發展中心的文化展示區,了解長汀推動河田雞產業向高質量發展和帶動群眾致富的河田雞產業發展措施歷程,以及下一步如何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展望。
長汀縣河田雞產業發展歷程。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攝
河田雞因雞肉雪白、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而聞名,是世界五大名雞之一、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福建省農產品十大區域公共品牌之一。據長汀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恩燦介紹,河田雞養殖作為長汀縣的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以林下經濟散養的模式為主,2023年全縣出欄河田雞1650萬羽,今年計劃擴繁到1800萬羽。
琳瑯滿目的河田雞產品。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攝
“在政府送雞苗、送技術、送服務的大力支持下,全縣老百姓積極參與,目前全縣年出欄河田雞千羽以上規模養殖戶達353戶,其中萬羽以上養殖戶達193戶,5萬羽以上養殖大戶達22戶,靠著這只‘金雞’實現了快速脫貧致富。” 劉恩燦告訴記者,河田雞產業園區已入駐有4家預制菜工廠,下一步長汀縣將研發更多的河田雞預制菜產品,通過屠宰加工銷售形成一體化,擴大河田雞銷售規模。
長汀縣秀綠農牧有限公司的河田雞生態養殖場。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攝
帶著對河田雞養殖的濃厚興趣,采訪團接著來到位于河田鎮蘆竹村的長汀縣秀綠農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秀綠農牧)。走進秀綠農牧的生態養殖場,郁郁蔥蔥的山林里傳來陣陣雞鳴聲。循聲望去,一間間雞舍掩映在林間,只見河田雞成群結隊,或在樹蔭下覓食,或在草叢中小憩。
河田雞就放養在這一片郁郁蔥蔥的山林間。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攝
據了解,秀綠農牧主要從事河田雞純種擴繁和商品雞養殖,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經營模式,占地面積1300畝,擁有 500 多畝天然草場和 800 多畝山林地。公司充分利用場內空地種植林、草、花卉,營造青山綠水,著力打造發展經濟與建設生態融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秀綠農牧創始人、負責人蘭秀接受媒體采訪。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攝
“30多年前我剛開始養殖河田雞的時候,這塊土地就像一片沙漠,一棵樹一棵草都沒有。接下來的10年間,我用雞苗換樹苗,拉一車雞苗送到漳州、廈門,再拉一車樹苗回來,就這樣種下一棵又一棵,將此地慢慢改造成了如今的模樣。” 秀綠農牧創始人、負責人蘭秀回憶往昔感慨良多。
蘭秀說,當時有些人不理解,一車雞苗好不容易賣了一兩萬塊錢,她卻買一兩萬塊錢的樹苗回來。她說:如果不種樹,這里一片葉子都沒有,到了酷暑天,雞苗不都熱死了?既然養了雞,就有充足的雞糞當肥料,可以讓樹苗長得又快又茂盛。“現在你們所看到的這些桂花樹、羅漢松、紅豆杉、油茶樹、毛竹都是我當年種下的。”
長汀縣秀綠農牧有限公司的雞舍。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 攝
經不斷發展,秀綠農牧現有存欄河田雞種雞1.2萬羽,年產純種雞苗100萬羽,商品雞存籠20萬羽(包含加盟農場),直接帶動加盟農場 30 多戶,間接帶動周邊農戶200 余戶,戶均增收5萬元。
“媽媽式”服務助力醫療器械產業崛起
醫療器械產業是長汀縣三大主導產業之一。2023年度,長汀縣醫療器械產值及貿易額超26億元,同比增長率連續5年超20%。
29日下午,采訪調研團一行來到了閩西(長汀)醫療器械產業園。探訪長汀如何實現醫療器械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
采訪調研團來到閩西(長汀)醫療器械產業展示中心。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對于入駐企業,我們提供了‘媽媽式’服務。”在閩西(長汀)醫療器械產業展示中心,長汀縣醫療器械產業辦干部丘偉亮對記者說,“企業入駐時,我們會一對一提供包括廠房、貸款、技術等各方面的幫扶。企業投產和銷售時,我們還會幫助企業與醫療機構牽線搭橋。相當于企業從入駐開始,全程都能享受到貼心服務。”
長汀縣醫療器械產業辦干部丘偉亮接受采訪。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在我國,醫療器械企業辦證有著嚴格的標準。“長汀在醫療器械發展這一塊我們為企業開通了綠色通道,大大縮短了企業的辦證周期”。丘偉亮說。
長汀縣醫療器械企業辦證時長。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如今通過“筑巢引鳳”,產業園吸引了65家知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58家貿易企業入駐。截至目前,已有30家企業實現投產,其中億元以上企業4家,規模以上企業9家。
展示中心內的部分醫療企業產品。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百仕韋(長汀)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百仕韋公司)就是被吸引的規模以上企業之一。據了解,該公司現擁有國內外專利210多項并獲得授權,產品70%以上出口海外,處于行業前列。
百仕韋(長汀)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部分國際 PCT專利。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談及公司與長汀結緣,百仕韋公司副總經理潘英明深有感觸。“一開始,我們也是被這里“媽媽式”的服務所打動。到這里之后,公司成長速度很快,去年取得國內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并投產,結果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就達到規模以上企業。”潘英明說,未來公司的其他部門也會陸續搬到這里。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讓公司管理層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據悉,百仕韋公司預計2024年全年可生產留置針5000萬支以上,實現年產值1億元以上。
百仕韋(長汀)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英明接受采訪。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此外,公司事業的興旺,也直接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我們生產車間都是無菌恒溫的,工作環境比較舒適。”潘英明介紹,“由于車間自動化程度很高,技術操作并不復雜,員工經過培訓比較快能上崗。”據了解,目前百仕韋公司共有員工300余人,基本來自長汀當地。
百仕韋(長汀)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海峽網記者 王挺 攝
離開百仕韋公司,本次“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網上主題宣傳福建線活動長汀縣行程圓滿結束。接下來,采訪團將前往三明市寧化縣,在“紅軍長征最遠出發地”聆聽紅色故事,接續譜寫新時代長征畫卷。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長征路上學黨史 | 探索古城長汀的鄉村振興“2024-08-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