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這從戰略高度和全局視角,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產業規劃和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政府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研究和完善系統性的產業規劃,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實體做大做強做優,幫助支持企業從公司治理、技術創新等方面增強實力,打造一批代表中國產業水平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性企業和產業集群,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和企業以全球格局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以未來視角審視當下戰略優先級,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提前規劃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丁世忠認為,當前政府不僅要加大對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創新制造業的國家級投資和創新力度,還應該從中央層面確立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的愿景及路徑,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合理布局區域結構,打造未來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產業,并引導中國現有企業共同參與國際競爭,制定保持優勢地位的競爭策略,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未來五到十年內,中國的頭部企業一定可以成長為世界級企業,中國也將成為世界級品牌的總部基地。”談到中國企業邁向全球化發展,丁世忠信心滿滿。從長期商業實踐當中,他梳理出企業鍛造國際競爭力的“秘訣”。“企業作為經濟主體,要參與國家產業戰略推進和產業集群建設,加強自身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促進供應鏈轉型升級,努力提升在價值鏈中的位置。”丁世忠說,優秀的中國企業必須要有世界級的創新能力。安踏在全球已建立五大研發設計中心,每年投入創新占總成本的5%。此外,企業還需利用全球資源培育全球采購能力,構筑互利共贏的供應鏈合作體系,深化國際產能合作。
面對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丁世忠認為,國家進步和產業升級,不僅要“產品走出去”,更要“品牌走出去”和“文化走出去”。全球經濟未來發展的長期愿景和目標是融合共贏而不是競爭替代,合作各方應該追求價值認同、目標一致、文化融合。丁世忠建議,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家應該立足區域差異化基礎和競爭優勢,規劃不同類型的世界級創新中心,在“十四五”期間吸引更多全球品牌來中國發展。同時,以開放格局引進全球高端人才,加強各環節人才培養。而企業則應挖掘能夠獲得全球認同的中國文化,以此沉淀為品牌資產,并注重在全球化過程中長期積累,打造能代表新國貨品質和精神的品牌。由此,方能形成中國品牌全球影響力,吸引更多全球品牌總部落戶中國。
責任編輯:趙睿
- 【連線代表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張林順:青山綠水讓村民吃上“生態飯”2021-03-10
- 全國人大代表趙靜建議:賦予福建省特殊土地政策支持2021-03-09
- 全國人大代表、龍巖市委書記李建成: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2021-03-09
- 全國人大代表曾靜萍建議——加強非遺傳承人的管理2021-03-09
- 【連線代表委員】盧玉勝:持續加大涉農領域信貸支持力度 助力鄉村振興2021-03-09
- 福建省全國人大代表交流討論2021-03-08
- 全國人大代表付賢智建議:支持全方位推動新時代福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超越2021-03-08
- 全國人大代表曾云英建議:支持莆田市建設世界媽祖文化旅游港2021-03-08
- 全國人大代表、莆田市市長李建輝: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融入新發展格局2021-03-08
- 全國人大代表陳紫萱建議:完善信用法律法規體系2021-03-08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奮進新征程丨從“三個要求”看高質量發展2021-03-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