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訊(記者 任秋霜)第七屆海青節•海峽氣象青年匯8月10日在福州圓滿落幕。在為期6天的時間里,兩岸青年代表針對旅游氣象服務創新理念、旅游氣象融合促進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而這也是海峽青年節連續兩年設置以氣象為主題,進行兩岸青年交流活動。
本次活動由福州市氣象學會主辦,中國氣象學會,福建省氣象學會為指導單位,中國氣象局宣傳與科普中心為合作單位。
新老朋友紛至沓來
聚焦兩岸氣象旅游融合發展
兩岸青年參觀福州氣象局
福州氣象局工作人員講解設備原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本次“青年匯”參與人數共計達兩百人。其中,臺灣方面共40人出席,其中“首來族”18人。團員包括臺灣氣象、生態、旅游等高校、業界、學界的青年代表37人,特邀專家3人,這其中就包括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臺灣氣象服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曾鴻陽先生等學界大咖。
大陸方面包括氣象、生態等行業的青年代表、特邀專家、復旦大學等大陸知名院校大學生,以及各界領導等。雙方在不斷加深與老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的同時,又注重邀請從未來過大陸的臺灣青年參與,廣交新朋友,擴大與臺灣各界青年的交流往來。
“這是我們踏出對福州乃至祖國大陸實質性認知的第一步,大家都蠻勇敢的。”本次活動中,不少臺灣大學生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之前自己對兩岸淵源的了解僅局限于書本,這次交流,親身體驗了福州的過去與現在,在專業領域與小伙伴們碰撞后也得出了許多新思考。
談心更要談合作
“軟硬”成果雙豐收
詩詞大會現場氣氛熱烈
詩詞大會上,第三屆《中國詩詞大會》季軍陳玨如現場點評雙方表現,普及詩詞知識
今年海峽氣象青年匯不僅重視兩岸青年學界之間的理念交流,也同樣重視各類實質性合作。在兩岸青年交流方面,主辦方通過舉辦“海峽氣象青年說”、“海峽青年氣象詩詞大會”等活動,加深了雙方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增進了年輕朋友之間的友誼,也促進了兩岸氣象行業之間的交流。期間的眾多小細節,體現出主辦方的細心與匠心,如帶有中國風和氣象元素的文創小禮物“二十四節氣書簽”就獲得了不少好評。
海青節現場,兩岸青年認真記錄心得體會
榕馬航線氣象服務協議簽訂現場
榕馬航線氣象服務協議正式簽訂,則為本次海峽氣象青年匯注入了求真務實的氣質。未來榕馬海上航線將得到更豐富的氣象決策支持,兩地游客也將享受到更安全、快捷、舒適的旅游體驗。山海擋不住榕馬旅游合作的熱情,完善配套,補齊短板,雙方正在一起努力,呼喚著各地游客來一起“卡遛”。
兩岸媒體聚焦報道
氣象新媒體盡顯“網紅”活力
“坐看云卷云舒,舞動青春風采”,這句話不僅是本次“海峽氣象青年匯”的活動主題,也是所取得社會、輿論效益的真實寫照。
兩岸青年同游閩江,高顏值夜景讓人心動手也動
上下杭的古厝風情讓青年們頻頻拍照
兩岸青年在上下杭各個古跡前拍照留念
大家在三坊七巷來了一個“定格跳”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現在自媒體時代下,福州氣象部門有了很多新想法和實踐,都還蠻不錯的!”海峽青年說活動中,一位臺灣大學生告訴記者,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氣象達人卞赟表述的方式,專業“網紅”的背后其實是對受眾的尊重與對知識的敬畏。蘇同華博士的分享則讓他感覺到了福州與臺灣多多進行氣象交流的必要性,“我們兩邊的氣候情況真的很像”。
大陸媒體的關注更足以顯示出本次活動的“威力”:央視CCTV《發現之旅》欄目對活動進行了專題錄制、該紀錄片就在不久之后與電視觀眾見面;新華網、央視、海峽衛視、福州電視臺3頻道、東南衛視,海峽之聲、FM987、FM100.7廣播電臺、新浪、網易、搜狐、今日頭條……無論是中央媒體、各省市級媒體、各大新媒體平臺,都對本次活動投入了巨大的資源進行報道。
而氣象新媒體的表現更是顯示出如今政務“網紅”強大的吸睛力。福州氣象全媒體工作室聯合福建省氣象科普宣傳教育中心提前進行宣傳策劃,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將活動過程中的精彩瞬間及小視頻實時上傳,積極與網友互動,提高話題閱讀量,起到更廣泛的推廣宣傳作用。福州氣象官方微博主持的話題#兩岸青年新氣象#閱讀量已超過1500萬。
當今年的海峽氣象青年匯活動步入尾聲,兩岸青年都顯不舍,但更多的是充實。提及對明年活動的展望,不少同學都希望,能讓氣象主題活動成為海青節的一個知名IP,在日后的海青節中不斷延續,包括氣象詩詞大會,海峽氣象青年說等。榕臺民間交流如今日益走向深入,兩岸青年身上承載了兩岸關系的未來,代表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本屆海峽氣象青年匯,在本屆海青節兩岸青年同臺追夢,攜手共進,共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廣大干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2019-08-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