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生態分論壇。
海峽網5月7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文 楊勇/攝)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高頻詞”,報告勾畫的“綠色路線圖”,也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生態的背后,還點綴著一朵綠色的“云”。
6日下午,生態環境部與福建省政府聯合舉辦數字生態分論壇。論壇探討和展望新時代下生態大數據平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及引領環境管理轉型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齊頭并進。
各位領導嘉賓圍繞“大數據引領生態環境管理轉型,助力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主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實踐;既有成果分享,又有未來展望,為現場聽眾獻上一場豐富的知識盛宴。
“生態云”發揮大作用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付朝陽通過4個生動的大數據應用典型案例,介紹了我省生態環境大數據云平臺的應用情況。
2018年5月,我省在全國建成首個省級生態環境大數據云平臺并投入使用。通過該平臺,實現了大氣聯防聯控,精心呵護福建藍;流域精細管控,打好“碧水保衛戰”;實行“一市一會商”,暢通末梢夯實職責;開展親清服務,助力企業綠色“領跑”。如今,全省已經有2萬多家企業進入平臺,建立了一企一檔的“環保檔案”,實時差別監管,強化信用獎懲。
“現在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做到了大家上云、上平臺,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依賴,上班的時候就會自覺進入到大數據里面。”付朝陽介紹,平臺的一大特點,是實現了數據、業務的匯通,數據在縱向上,從生態環境部、省市縣到企業全部打通;橫向上,21個部委的數據源源不斷匯聚進來。同時,改變了傳統的生態環境管理模式,成為真正以問題為中心的精準管理、全程可溯的開放式管理。
推進“四統一”“五集中”改革
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主任章少民分享了生態環境信息化改革與創新發展的相關情況。
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章少民介紹,作為推動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核心手段,生態環境部實施了一大批強有力的改革創新舉措。特別是2018年以來,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全面實施了“四統一”“五集中”,也就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運維,執行數據、資金、人員、系統、管理集中,各項舉措發揮了明顯作用,信息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其中,如運用物聯網、衛星遙感、5G等新技術,推動借鑒“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污染防治攻堅戰“7+4”行動提供了數據服務和業務支撐等。
下一步,將全面落實“四統一”“五集中”,積極營造信息化發展“大環境”,加快建設信大平臺、大系統、大數據,如逐步構建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保護等基礎數據庫,加快建設全國固定污染源統一數據庫等,努力夯實“大安全”。同時,還將進一步釋放改革活力,激發創新動力,推動生態環境信息化跨越式發展。
大數據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變化是永恒的,人的適應性是相對的,要如何應對全球環境變化?”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認為,生態系統需要我們大家進行呵護,然而生態系統太復雜了,利用生態環境大數據或許能破解這些難題。
生態大數據來源于行業日常監測數據、專項調查數據等,周成虎院士說,“數據世界”在引導著我們,一切都可以數字化,一切數據都可以應用化。比如,現在大氣、水污染都可以利用高光譜的數據進行精準監測和評價,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衛星監測全球的大氣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天網”。對地觀測、導航定位、衛星通信綜合組網的空間時代,更為生態系統的全面感知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通過數字化和數據化的革命,大數據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分析體系。”周成虎院士說,今天我們對每一個工廠、每一棵樹、每一條河流進行精準監測,用大數據的思維,用大數據的分析方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相信有一天,我們在生態科技方面將引領世界。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智慧“生態云”助力企業綠色領跑2019-04-26
- 生態環境部表彰2018年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 福建“環保鐵軍”勇奪桂冠2019-04-09
- 福建省上下聯動開展生態環境安全大檢查2019-04-01
- 泉州市提出 到2020年基本消滅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2019-03-22
- 福建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2019-03-21
- 2019兩會首場“部長通道”開啟 多位新部長齊亮相2019-03-03
- 最高檢:突出辦理環保食藥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019-02-27
- 閩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山水林田湖草,一個也不能少2019-02-27
- 寧德市曬出2019年首批企業環境信用“紅黑榜”2019-02-26
- 福建全省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今年全面啟動2019-01-10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大數據助力治理自媒體“野蠻生長”亂象 引導2019-05-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