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市民體驗各種非遺、手工制作
東南網6月9日訊 今天是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也是確定中國文化遺產日以來的第13個年頭。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為了保護、挖掘、傳承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老手藝重新綻放光輝,當日10:30-17:30,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媒體主辦的廈門微公益(非遺、手工)文創市集在廈門火熱拉開帷幕。
活動當天,現場參與的市民體驗和捏面人一起,塑造一個個栩栩如生人物形象;體驗鋦瓷技藝,讓破損的瓷器涅槃重生;在現場看到沙瓶畫中的一幅幅五彩斑斕的奇景;體驗包括3D紙藝、串珠制作、手作飾品、衍紙、珠繡……在內的一系列非遺、手工技藝。
廈門珠繡作品展示
活動現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項目——廈門珠繡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不少市民圍聚在廈門珠繡匠人面前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并親手體驗珠繡樂趣。據了解,珠繡起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時期,是在專用的米格布上根據抽象圖案或幾何圖案,把多種色彩的珠粒,經過專業繡工純手工精制而成的工藝。珠繡主要有珍珠繡、玻璃珠繡等。珠繡是在中國著名的刺繡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既有時尚、潮流的歐美浪漫風格,又有典雅、底蘊深醇的東方文化和民族魅力。(福建日報)
孩子們看得入了迷。
孩子們看得入了迷。
瞧我自己做的靚麗小花!
捏面人的手藝人。
手藝人們認真地教著孩子們。
責任編輯:李牧晨
- 廈門有個“學霸”警營 20名民警4人曾拿高考第一2018-06-08
- 廈門敞開胸懷擁抱臺灣青年 越來越多臺青愛上廈門2018-06-08
- 兩岸代表發聲 和諧共贏成為主旋律2018-06-08
- 海峽論壇首屆創意涂鴉大獎賽在集美大社落下帷幕2018-06-08
- 廈門自貿片區出臺新政 支持郵輪物資供應發展2018-06-07
- “信用三公示” 構建四位一體監管新格局2018-06-07
- 汪洋: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和平發展道路寬2018-06-07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綠海龜被困漁網 廈門海警救助放生2018-06-07
- 16歲少女與母親鬧矛盾 從江西出走到廈門2018-06-07
- “顧客”點了個餐,老板被騙2000元 一周三個老板上當2018-06-07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汪洋在廈門調研時強調 加快政策落地生效促進2018-06-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