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記者從寧德監獄官埔油扇文創基地獲悉,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指導,文創基地內的9名服刑人員已能熟練掌握扎下層和扎扇尾兩道工序,目前正在學習褙扇面,向“做一把好扇”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官埔油扇是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600多年歷史,盛行于明清,在風扇、空調普及之前,油扇是閩東一帶民眾消暑納涼的必備工具之一。如今的油扇,已成為閩東有代表性的手工藝品,福安官埔是留存的唯一產地。
官埔油扇制作涉及30多道工序,極為考驗操作者的耐心。“制作過程講究心靜、氣平、身穩,這些要求都恰好與改造服刑人員的目標相吻合,也與寧德監獄倡導的‘善德’文化內涵相呼應。”寧德監獄相關負責人說。
“做一把好扇,做一個好人。”這是監獄的樸素目標。通過多次的努力,寧德監獄最終打動官埔油扇傳承人,得到其傾力支持,并于今年3月底成立服刑人員官埔油扇文創基地。據官埔油扇第五代傳承人池建華介紹,這是官埔油扇首次向外人傳授。
此前,寧德監獄圍繞工作目標,借力閩東優秀地域文化,已先后建立柘榮剪紙傳承中心、“善彩”油畫文創基地等。(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盧孝露)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柘榮布袋戲:一個人的舞臺 一座城的堅守2018-05-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