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佳農民、全國種糧標兵、全國種糧大戶……翻開全國人大代表徐淙祥的履歷,一連串的“國字號”頭銜廣為業界知曉,“種糧牛人”、“皖北麥王”、“玉米狀元”等坊間稱號也是被叫得當當響。
今年65歲的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的一名村民,他當過生產隊長、干過村支書記、做過農業技術員、還承擔國家在地方農業項目的負責人……一輩子都在與農村打交道。
正值小麥返青期,徐淙祥(左二)在麥地里為農民傳授種植經驗
履職建言,為農民發聲
2013年,徐淙祥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參會時,他的建議就引起了各方關注,自那以后,五年來他一直關注農村發展,為農民兄弟們發聲。
回憶起這么多年來自己的履職經歷,徐淙祥如數家珍。建議內容有關于農村道路整治的、有涉及農村養老保險的、有關注農村計劃生育的,還有針對農業生產污染治理的……可以說,作為一名地道的農民代表,建議內容都與“三農”息息相關。
采訪中得知,作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徐淙祥今年準備提交大會的建議是關于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在他看來,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2003年施行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適應現今農村的土地流轉。
他建議,在土地承包過程中,既要保護農民利益,又不能讓種糧大戶吃虧,兩者應當統一起來。根據近幾年的調查研究,徐淙祥認為,當前的土地流轉價格,應以縣或鄉鎮為單位,把每畝土地前三年的畝均純收入作為土地流轉的參考值,在這個價格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
心系農村,作“職業農民”
1970年高中畢業至今,徐淙祥從未離開過農村,也從未離開過他一直眷戀的土地。作為一名“職業農民”,幾十年來的農業變遷,給他感觸最深的是新時代的農村發展,需要不斷適應時代變化的新需求。
“上世紀七十年代,小麥畝產只有幾百斤,大豆畝產少則就幾十斤,一遇到自然災害,口糧問題都難以解決,溫飽成了那時大家伙最關心的事。”回想起當年的農村現狀,徐淙祥歷歷在目。
相比同時期的農業發達國家,國外小麥畝產已經超過千斤,同在一個地球,同曬一個太陽,為什么我們的產量就上不去?1971年,只有18歲的徐淙祥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鉆研農業,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意識到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種植。
培育優良品種、找尋栽培方法、進行試驗耕種……幾十年如一日潛心撲在農田地里,徐淙祥不斷摸索適應當地優質高產栽培新品種和農業新技術。通過自身努力,帶來的是小麥、玉米和大豆不斷刷新安徽省單產紀錄。
如今,徐淙祥的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成了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試驗示范基地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在徐淙祥這里,農業發展走上了一條康莊道路。他認為,今后農業的發展是一個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科技化管理和訂單化銷售的現代化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農業大國變成真正的農業強國。
責任編輯:肖舒
- 全國人大代表孫建博:從嚴治黨成效卓著2018-03-02
- 全國人大代表畢生忠:全面小康蹄疾步穩2018-03-02
-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名單(共2980名)2018-02-25
- 福建省人大代表鐘慶達: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8-01-31
- 三明: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 12家煤場搬遷2018-01-10
- 李暉:建議將永州納入湖南國家級自貿區2017-07-11
- 福州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集中視察長樂2017-06-30
- 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在臺江集中視察 積極建言獻策2017-06-26
- 福州啟動“三級”人大代表集中視察2017-06-22
- 人大代表點贊福州市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工作2017-04-16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閩南影雕:石頭上“繡”出的美麗風景2018-03-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