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三晉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寶,黃河新聞網邀請省內文化學者,將散落各處典籍中,有關山西的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經收集、整理、精編,借助網絡多媒體表現形式逐一發表,讓山西的文化傳播得更廣、更遠。
嘉賓馬越:臨汾古稱平陽,平陽木版年畫也由此而得名。自從宋代畢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后,我國的雕版印刷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北宋滅亡時,金人從汴梁,就是現在的開封,把很多的刻工與書版帶去了平陽,使這一帶的印刷業得到發展。平陽,成為金代雕版印刷的中心。官府在這里專門設置出版機構,管理民營書坊與書鋪,使這里的雕版印刷逐漸繁榮起來。平陽木版年畫也是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起來的,這是用傳統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的年畫。平陽木版年畫的刻印者,大都是農民,他們平常務農,閑暇時創制年畫銷售,成為一種副業。在明末清初時,這里的年畫遠銷華北、西北、內蒙以及東北等地。每年臘月,晉南各縣城鄉集市上,處處都有賣窗花,賣對聯,賣年畫的商販。
嘉賓馬越:一副年畫是從繪稿開始的,繪稿完了以后把整個畫樣反貼在板子上邊,進行手工雕刻,雕刻完以后整個線條全部都是凸起來的,就是方便印刷。涂好色后再進行描眉畫眼就完成了。這描眉畫眼可比女生化妝難多了,因為臉部的線條是整幅畫的重中之重,畫雖然是平面的,但要呈現出立體感才能活靈活現,人和動物最關鍵的就是眼睛要有神。然后是人物衣服的紋路,這些線條是不可隨意變動的,因為這些線條呈現的是人物的魂,是當地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嘉賓馬越:北方地區的年畫特別粗獷鮮艷,江南地區的年畫就像水墨畫一樣比較淡,所以年畫是草根文化的形象化表達。以前家里沒有電視什么的,家家戶戶過年時候都要貼年畫,一是因為比較喜慶,有辟邪的年畫,有祈福的年畫,每一張畫上面都寄托著這個家庭的追求和愿望。二是這些年畫就相當于電視機,大人可以和孩子講述每幅畫背后的故事。
嘉賓馬越:除了門神,人們還會在庭院房屋不同位置貼上降祥納福的灶王神、財神、天地神。在房屋和庭院的其他地方還貼著不同題材、不同寓意、色彩艷麗、精美古樸的各式圖畫。也希望這有著濃郁生活氣息的圖畫能夠走進城市生活,增添一些年味。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閩清:千年禮樂遺產萌新枝2018-0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