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來怎樣養老 委員獻策不少 可打造養生醫療旅游示范區利用大數據實現“精準養老”
福州晚報記者組
目前,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5.6%,養老已成民生熱點話題之一。多個政協提案圍繞如何加快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獻策臺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準入條件應規范
不少提案都關注我市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福州市工商聯建議,我市要扶持龍頭企業形成規模化,通過“先富帶動后富”的方式推動養老產業發展。可以對企業進行評分,對評分高、系數等級高的企業予以更多支持政策。
“我市要落實各種優惠政策,推動多種形式養老服務機構發展,通過市場機制,打造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民建福州市委會建議,可以利用福州森林資源等優勢,考慮選址在閩侯、永泰等依山傍水、沿江沿海、交通便利,地價房價、生活費用標準適中,車程較近的地域建設大型綜合性養老基地,并配套發展相關產業,打造具有示范意義、品牌好、實力強的國際養生醫療旅游示范區。
九三學社福州市委會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如何規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上。他們認為,我市應明確規范小區老人休閑活動中心、小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養老機構的設施界定、規劃布局和準入條件。通過嚴格界定和規范,推進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
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精準養老”
將大數據、互聯網充分運用到養老服務中,已成委員們的共識。福州市工商聯建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應為區域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政府根據健康檔案的大數據統計,規范購買服務內容。精準的購買服務,既能提高養老群體對社區服務的滿意度,也能在享受服務的群體和社區服務中心運營方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促進運營方的發展和規模再擴大。
民建福州市委會也建議,應整合全市養老數據和服務供需資源,建立統一的養老大數據管理服務平臺。通過養老數據信息的統一采集和共享交換,形成城鄉一體化的養老服務信息網絡與社會服務網絡。
利用高校等資源成立養老促發咨詢機構
致公黨福州市委會建議,我市可借鑒我省設立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的做法,設立福州市養老產業投資基金,采用政府投資和金融資本相結合的方式,以直投、跟投、參股設立子基金等方式投資我市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養老綜合體,開發養老系列產品,提供各種便捷養老信息服務。
“利用省會高校和科研機構相對集中的優勢,整合民政管理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公辦和私人養老機構的力量,推動成立養老服務業促發和咨詢機構。”致公黨福州市委會表示,借此可為政府制定發展政策和管理細則等提供咨詢,為民間資本參與養老產業提供咨詢,為養老服務業人員提供培訓。
加大養老公共服務產品供給
民進福州市委會則在提案中,聚焦補齊我市養老公共文體服務產品供給的短板。建議我市在新區建設中,應規劃老年人活動場所。各縣(市)區應將老年人文體事業納入發展規劃,至少建有1處示范性老年人室內體育活動中心;社區、村(居)建有包含體育健身功能的“社區服務中心”或“文體大院”,提供適合老年人活動的場地、設施。
“我市應加快出臺細則,支持公共和民辦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老年人開放。”民進福州市委會建議,可在全市選擇60家民辦文體企業,對其向老年人提供活動場地、演出活動等實行低票價補貼,降低場地費用和活動費用。市、縣(市)區兩級政府要把當地藝術表演團體為老年人演出納入年度演出計劃,增加老年公共文化產品供給。
部門連線
專業化服務覆蓋全市 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
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去年我市新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7所,在12個縣(市)區均引進專業化服務組織,實現了全市社區居家養老專業化服務全覆蓋。
2017年,按照“一市一縣一中心”的布局,我市建設了一批公辦養老項目。總投資3.66億元的市社會福利中心,設置床位1500張,已完成單體竣工驗收,今年即可啟用。12個縣(市)區社會福利中心正陸續建成啟用,共設床位5759張。
今年我市將新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1個、農村幸福院200所,建成啟用市本級及福清、晉安、閩侯等社會福利中心。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7日閉幕2018-0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