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活動現場 項菁 攝
中新網紹興11月10日電(見習記者 項菁)從1978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僅6000余億斤,到2017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13232億斤;從中國人“吃飽”的生存需求,到“吃文化”的精神追求……短短40年來,中國農業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奮力蝶變。而巨變背后,少不了鄉村振興的引擎和休閑農業的助燃。
2017年,“鄉村振興戰略”首次提出,旨在為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強注現代化動能。“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事關生產、生活、生態,而休閑農業作為正崛起的新興產業,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張紅宇10日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舉辦的2018鄉村振興與休閑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如是表示。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省,是解決農業發展問題最明顯的省份。”張紅宇提到,作為2018年中國百強區之一,上虞區不僅攬得“中國百強區”稱號,它亦為農業經濟發展強區,“其中,休閑農業的崛起讓上虞區搭乘上鄉村振興、百姓增收的‘快車道’。”
圖為活動現場 項菁 攝
櫻桃、楊梅、葡萄、獼猴桃、草莓……有著覆蓋四季的水果使上虞成為“水果之鄉”。以此為契機,上虞通過對各類仙果的培育,現已有水果種植面積近20萬畝,納入“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培育的基地10.5萬畝,水果品種逾20種。
“緊抓地區優勢,推廣市民游客喜歡的休閑產品是振興上虞鄉村的法寶。”紹興市上虞區委副書記王奇洲介紹,上虞2017年“四季仙果之旅”接待游客725萬人次,帶動農業和旅游收入60.5億元人民幣。
除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該區亦以提質增效為主線,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據悉,該區現有各類農業龍頭企業76家,生態循環農業示范主體18家,浙江省特色農業精品園區19個。
無疑,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休閑農業的不斷崛起。在休閑農業興旺之時,挖掘休閑農業的文化性、宜居性亦為振興鄉村的“任督二脈”。
“休閑產業興旺要與生態宜居協調發展。”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祖輝說,休閑產業發展的重點一定在鄉村,因此擁有宜居的鄉村環境是休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關鍵。
以歐洲的農業生態為案例,黃祖輝表示,歐洲各國的農業面積小,但其農業文化非常豐富,“究其原因之一,則是歐洲國家發展農業大多建立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
上虞油菜花田 項菁 攝
在歐洲歷史上,歐洲各國人民也曾飽受過戰爭與饑荒之苦,而如今,歐洲的休閑農業景區隨處可見高科技設備。世界休閑組織秘書長Cristina Ortega介紹,歐洲鄉村振興很大程度上依靠對當地文化遺產的深度挖掘與探索。
回看中國,以上虞區為代表的地方休閑農業興起亦詮釋著鄉村振興的文化、宜居之道。近年來,該區3600畝江上花海景觀初具形象,23公里沿江騎行道、7個曹娥江文化客廳場館、9座橋梁景觀亮化等項目相繼建成,串起錯落在上虞區曹娥江畔的各類資源,為市民游客提供廣闊的文化休閑空間。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廈門休閑農業步入黃金增長期 成為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2018-10-15
-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泉州推介2個休閑農業點2018-09-19
- 農民豐收節將推歸田花間農耕游 玩轉休閑觀光農業2018-09-14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山東非遺保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推薦名單公示2018-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