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旅游局發布了《2017全域旅游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全域旅游發展進行了階段性總結。報告認為我國旅游業將繼續處于黃金發展期,同時也是結構調整期,全域旅游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
據了解,全域旅游是我國新階段旅游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變革。兩年來,全域旅游從提出到試點,從實踐到提升,從創新到突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報告顯示, 2016年,我國國內、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場旅游人數達47億人次,旅游消費規模5.5萬億元。2016年全國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12997億元,同比增長29%,比第三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高18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比房地產投資增速高22個百分點。
據統計,去年,500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8億人次,約占全國旅游人數的40.5%,同比增長20%,旅游總收入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接待過夜的國內外游客7.3億人次,占接待總人數的40%,同比增長21%。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值為21.5%,一些旅游業發達的創建單位甚至高達40%以上。
目前,我國休閑農業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8年,我國休閑農業市場規模將接近5900億元;住建部公布的首批200家特色小鎮中有70%與旅游業發展相關;旅游電商成為增長最快的電商領域,在線旅游消費占旅游總消費的20%。
報告認為,我國旅游業將繼續處于黃金發展期,同時也是結構調整期、游客文明素質逐步提升期、旅游市場秩序逐漸規范期及各類矛盾凸顯期,呈現“五期疊加”的特征。旅游產業也進入了一個深度調整和深刻變革期:一是景點旅游的邊際效益下降,旅游產業在新的時期急需拓展全域發展空間,形成新的產能。二是出游方式上散客化趨勢顯著,游客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旅游空間行為出現全域化特征,導致旅游供給的全域化。三是游客散客化趨勢導致了旅行社和導游核心業務被削弱,旅游主營業務發生了質的變化。四是旅游核心競爭力由景點競爭轉向旅游目的地的綜合競爭。
報告指出,全域旅游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和市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成為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重要選擇,成為東部地區統籌城市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態空間的重要抓手,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域旅游戰略的意義和影響將遠遠超越旅游領域,全域旅游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民宿參差不齊引詬病 國家行業標準出爐10.1起實施2017-08-23
- “天空之鏡”青海茶卡鹽湖游客突破200萬人次2017-08-23
- 上半年國內旅游超25億人次 旅游收入超2萬億元2017-08-22
- 專家在榕聚論成長型企業發展2017-08-22
- 規劃先行夯實基礎 福州穩步推進沿海文化旅游帶建設2017-08-22
- 交行與蘇寧控股、蘇寧金服達成智慧金融戰略合作2017-08-22
- 泉州2017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發布 工資增長基準線8%2017-08-22
- 章啟正連任北京臺協會長 冀更多臺灣青年來京創業2017-08-22
- 曝“微信組團旅游”安全風險點 參加者多為年輕人2017-08-22
- 廈門成上半年最受歡迎“國內度假目的地15強城市”2017-08-21
- 最新旅游資訊 頻道推薦
-
連江競辦特色濱海鄉村游 趕海體驗吸引各地游2017-08-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